
北魏 郦道元 的省稱。 唐 劉知幾 《史通·書志》:“《水經》加注, 酈元 編而不窮。” 清 張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韻》:“注地 酈元 似,論詩 蕭統 同。”
“郦元”是一個專有名詞,具體解釋如下:
“郦元”是北魏地理學家郦道元的省稱。古人行文時為簡略或押韻,常省略姓名中的一字,例如稱司馬遷為“司遷”,同理“郦道元”可簡化為“郦元”。
郦道元(約466—527年)是北朝北魏時期著名地理學家、文學家,範陽涿(今河北涿州)人。他撰寫的《水經注》系統記載了千餘條水道的源流及沿岸風土景物,并修正了《水經》中的錯誤,具有極高的地理學和文學價值。
部分資料(如)提到“郦元”為成語,指春秋時期齊國大夫郦食其與“元勳”的組合,形容才能卓越。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可能為後世衍生或誤傳,需謹慎參考。
“郦元”主要指郦道元的簡稱,與其著作《水經注》密切相關。如需進一步了解郦道元的生平或《水經注》内容,可查閱(天奇教育)等來源。
郦元是一個多義詞,可以表示不同的含義。拆分部首可以分為“阝”和“元”,部首“阝”表示“邑”或“城”,而“元”表示“土地”的意思。
郦元的筆畫數為11畫。
郦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中,意為“邑中的土地、田地”,主要是指郊外或城市周圍的耕地。
在繁體字中,郦元的寫法為「隸元」。
古時候,郦元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常見的寫法包括「裏園」、「裡園」、「裡園」等。
以下是一些例句:
郦元的相關詞彙包括:
綜上所述,郦元是一個多義詞,表示郊外或城市周圍的耕地。拆分部首為“阝”和“元”, 筆畫數為11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隸元」。古時候,郦元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一些例句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它的意思。相關詞彙包括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