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薄膜。多指果的内皮。 宋 蘇舜欽 《依韻和勝之暑飲》:“佳瓜判青膚,熟李吸絳膜。” 清 戴名世 《徐文虎稿序》:“而 閩 之南有荔枝者,丹囊絳膜,有皺玉星毬之稱。”
“绛膜”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不同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紅色薄膜,多用于描述果實的内層膜結構,如荔枝、李子等水果内皮。例如清代戴名世在《徐文虎稿序》中提到荔枝“丹囊絳膜”,即形容其紅色果膜包裹果肉的狀态。
詞源與用法
常見誤區的澄清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比喻純潔無瑕”,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多數權威來源(如漢典、古籍用例)均指向物理意義上的紅色薄膜。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典文學或植物學描述,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古籍、詩詞或特定學術語境中。
“绛膜”更傾向客觀描述紅色薄膜的物理屬性,而非抽象比喻。如需引用比喻義,需結合具體文獻上下文進一步考證。
绛膜是一個漢字詞語,多用于形容色彩的深紅色。下面是關于绛膜的一些詳細信息。
绛膜一詞形容色彩的深紅色,可以用于描繪具有濃郁紅色的物體,比如衣物、織物等。
绛膜的部首是纟和襾,總共有10個筆畫。
绛膜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绛(jiàng)是指染料的一種,膜(mó)則指薄薄的一層。绛膜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描述濃紅色細薄物質的說法。
在繁體字中,绛膜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绛膜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不同的時代和書法風格,绛膜的字形可能會有一些變化。然而,這些變化都是在形狀上的微小差異,不會改變詞義。
1. 她穿着一襲绛膜色的禮服,顯得格外優雅。
2. 這個花紋繡在绛膜上的袋子非常漂亮。
绛膜一詞沒有常見的組詞搭配。
近義詞:绯紅、朱紅、紫紅。
反義詞:淺色、淡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