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搜狩的意思、搜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搜狩的解釋

春獀和冬狩。古代帝王春、冬時的射獵活動。《漢書·刑法志》:“二伯之後,寖以陵夷,至 魯成公 作丘甲, 哀公 用田賦,搜狩治兵大閲之事皆失之正。”


蒐狩:春獵為蒐,冬獵為狩,泛指狩獵。《穀梁傳·昭公八年》:“因蒐狩以習用武事,禮之大者也。” 唐 高適 《奉和李泰和鹘賦》:“幸耀光於蒐狩,承剪拂於樓臺。” 清 黃宗羲 《陳同亮刻胡傳序》:“由是而推,焉知朝聘、會同、崩薨、卒葬、雩社、禘嘗、蒐狩、城築之無錯誤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搜狩”是古代漢語中描述帝王狩獵活動的專有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搜狩”指古代帝王在春、冬兩季舉行的射獵活動,其中:

曆史背景

這一活動不僅是娛樂,更承載禮儀與軍事意義:

  1. 禮制功能:屬于古代“軍禮”的一部分,通過狩獵演練軍隊陣型。
  2. 軍事訓練:《漢書·刑法志》提到,周代通過搜狩“治兵大閱”(整頓軍隊、檢閱兵力)。
  3. 文獻例證:如《穀梁傳》記載“因蒐狩以習用武事”,說明狩獵與軍事訓練結合的傳統。

文化延伸

“搜狩”在曆史演變中逐漸成為象征性禮儀,尤其在春秋戰國時期,部分諸侯國因禮制崩壞而廢止該活動(如魯國),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秩序的變化。

提示:古代帝王狩獵常按季節劃分名稱,如“春蒐、夏苗、秋狝、冬狩”,而“搜狩”特指春秋兩季的狩獵,與冬夏活動相區别。

網絡擴展解釋二

搜狩的意思

《搜狩》(sōu hú)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搜尋和獵取。它由兩個部首組成:搜(chāi)和狩(wán)。

拆分部首和筆畫

搜狩的首字部首是心字旁的扌和狗字頭的犬,搜為手的意思,狩為獵狗的意思。

搜的筆畫為9,狩的筆畫為10。

來源和繁體

搜狩這個詞最初源自古代的狩獵活動,人們搜尋并捕捉獵物的過程。

在繁體字中,搜狩的寫法是搜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中,搜和狩的寫法稍有不同。搜的古代寫法是䨻,狩的古代寫法為㹞。

例句

1. 他們在山林中進行搜狩,希望能找到珍貴的野生動物。

2. 我聽說最近有人在這附近進行狩獵,他們正在搜尋野味。

組詞

1. 搜尋(sōu xún):進行細緻地搜索。

2. 搜捕(sōu bǔ):搜尋并逮捕。

3. 狩獵(shòu liè):用于捕獵。

近義詞

1. 搜索(sōu suǒ):尋找并獲得信息、物體或事物。

2. 獵取(liè qǔ):追捕并得到。

反義詞

1. 放生(fàng shēng):主動釋放被困的動物,不進行捕殺。

2. 保護(bǎo hù):維護和保護野生動植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