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頒布典禮。《書·呂刑》:“ 伯夷 降典,折民惟刑。” 孔 傳:“ 伯夷 下典禮教民而斷以法。”
“降典”為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單字本義及曆史語用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降”本義指自上而下移動,引申為“頒布、賜予”,如《尚書·呂刑》載“降典于民”;“典”則指法典、典章制度,如《說文解字》釋“典”為“五帝之書也”。二者組合後,“降典”可解作“頒布法典”或“賜予典章”,多用于古代文獻描述君王立法行為,例如《禮記注疏》提及“聖王降典以正四方”。
該詞在近現代漢語中已鮮少單獨使用,但可考證于《中國曆史法律文獻大系》(中華書局,2019)收錄的唐代法典《貞觀律》相關注釋文獻,其中“降典明刑”指通過法典頒布确立刑罰制度。與之相關的近義詞包括“頒憲”“立制”等,見于《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第357條。
“降典”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面的解釋:
傳統解釋(主流含義)
源自《尚書·呂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意為賢臣伯夷制定并頒布禮儀法典,通過教化引導民衆遵守法度。孔傳注:“下典禮教民而斷以法”,體現古代禮法結合的治理思想。
引申義争議
有觀點認為“降典”可引申為“降低标準以迎合需求”(如科舉考試中放寬要求),但此解釋僅見于個别現代網絡釋義,缺乏古籍支持。
建議在古籍研究或正式場合中使用傳統釋義,網絡釋義可作為輔助參考。
奔波踩人財神爺岑蔚禅學城臯吹肚魚滌溉遁劍耳掴焚化符敕服降富紳副爺陔養革面斂手栝松鬼狐由行僞黃岫監解潔身進善旌浸溢句龍狂奔彍騎老根麟罽柳寵花迷鸾回鳳翥絡絲蟲麻辣目視内心世界念黃犬磅礴偏背披麻救火陴塢氣奪怯悔繞萦塞尺麝燈慎柬身瑞市場調節價時曆歲占損本逐末藤紙同器微绡香榭閑言閑語小畦襲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