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害,大難。《詩·大雅·思齊》:“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 朱熹 集傳:“戎,大也;疾,猶難也。”
“戎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解釋如下:
戎疾指大害、大難,常用于描述嚴重的災難或困境。該詞出自《詩經·大雅·思齊》中的“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朱熹在《詩集傳》中注解:“戎,大也;疾,猶難也。”
經典出處
《詩經·大雅·思齊》原文:“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
名家注解
南宋理學家朱熹在《詩集傳》中明确解釋:“戎,大也;疾,猶難也。”即“戎”表示“大”,“疾”指“災難”。
戎:
本義為兵器、軍事(如“兵戎相見”),但在“戎疾”中取“大”的引申義,屬于古漢語中的特殊用法。
疾:
通常指疾病或痛苦(如“疾苦”),此處引申為“災禍、困難”,強調嚴重的負面影響。
“戎疾”屬于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詩經》或古代文獻時仍有重要意義。類似的古詞如“戎馬”(指軍事)、“疾首”(形容極度憂心)等,均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詩經》原文及朱熹《詩集傳》的注釋。
戎疾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戰争中的疾病。戎字指的是戰争或軍事方面的事物,疾字表示疾病或病痛。因此,戎疾指的是在戰争中所引發的疾病。
戎疾的部首是戈,并且整個詞語共有14畫。
《戎疾》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其中一句是“戎疾有作也”。繁體字的寫法是「戎疾」。
在古代漢字中,「戎疾」有時會以不同的寫法出現,例如「戎疾」中的「疾」字有時會寫成「疒」,表示“戰争引起的病痛”。這種寫法在古代文獻中常見。
1. 戰争帶來的戎疾使得許多士兵倒下不起。
2. 在古代,戎疾常常是戰場上的隱形殺手。
組詞中常用到「戎疾」這個詞,可以結合其他詞語形成新的搭配。例如:戎疾纏身、戎疾不斷。
近義詞:軍病、戰病。
反義詞:健康、康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