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眼淚。《詩·邶風·燕燕》:“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晉 陶潛 《詠貧士》之七:“年飢感仁妻,泣涕向我流。”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獨居不禦酒肉,坐卧泣涕霑衣。”
(2).哭泣。《荀子·大略》:“ 曾子 泣涕曰:‘有異心乎哉!’” 宋 蘇舜欽 《答杜公書》:“設丈人有此才,逢此時,而不得此位,則某必當歎息泣涕而相弔。” 清 戴名世 《先大人詩序》:“自恨無以發名成業,以振先人之盛德與其文章,於是泣涕而書之。”
“泣涕”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本義指“眼淚”
這一用法在古典文獻中尤為常見。例如《詩經·邶風·燕燕》中的“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以及陶潛《詠貧士》的“泣涕向我流”,均以“泣涕”直接代指淚水,形容極度悲傷的情狀。
引申為“哭泣”的行為
如《荀子·大略》中曾子“泣涕曰:‘有異心乎哉!’”的記載,此處“泣涕”指邊流淚邊訴說的哭泣動作。現代漢語中,此義多被“哭泣”替代,但古文中常見。
語境特點
該詞常見于表達深沉哀痛或離别場景。例如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用“坐卧泣涕霑衣”渲染獨居悲怆,張詩情在公交車上的“泣涕如雨”則體現現代文學中對古典詞彙的化用。
補充說明:發音為qì tì,屬并列式合成詞(“泣”指無聲流淚,“涕”即眼淚)。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或仿古語境中。
《泣涕》是一個漢字詞,它由“泣”和“涕”兩個字組成。下面分别介紹這兩個字的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部首:《泣》的部首是“水”,而《涕》的部首也是“水”。
筆畫:《泣》由3個筆畫組成,而《涕》由8個筆畫組成。
《泣涕》這個詞源遠流長,最早出現在《詩經·魏風·澤澤》一篇中。繁體字中的“涕”通常保持不變,但“泣”在繁體中有多種寫法,如「泣」和「辶」。
根據古文字學家的研究,古時候的《泣》字寫法包括縱橫交錯的豎折加一橫,而《涕》的古字寫法包括水滴形狀的“三點水”加底部的一字形。
1. 他悲傷地泣涕如雨。
2. 她看着父母泣涕的樣子,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悲傷。
1. 掩泣:含淚而不讓人看見。
2. 抹淚:擦去眼淚。
3. 哭泣:哭得渾身發抖。
1. 含淚:眼中湧現出淚水。
2. 流淚:眼淚流淌而下。
歡笑:由于高興而發出聲音和笑容。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