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 陳後主 之妹 樂昌公主 與其夫太子舍人 徐德言 鑒于國将破不能相保,将一銅鏡破作兩半,人執其半,約他年正月望日賣于都市,冀得相見。後 陳 亡,妻果沒入 楊素 家, 德言 依期至京,果以鏡訪得其妻。 素 知之,即召 德言 ,還其妻,夫妻得以團圓。聞者無不感歎。見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後因以“陳宮鏡”指借以重新團圓的破鏡。 唐 黃滔 《别後》詩:“夢裡相逢無後期,煙中解珮查何之。虧蟾便是 陳 宮鏡,莫吐清光照别離。”參見“ 破鏡重圓 ”。
陳宮鏡是漢語典故詞彙,源自南朝志怪小說《異苑》,其核心含義指破鏡重圓,隱喻夫妻離散後重新團聚或感情裂痕得以修複。以下從詞典釋義、典故溯源、用法延伸三方面解析:
《漢語大詞典》收錄“陳宮鏡”詞條,釋義為:
“南朝陳後主之妹樂昌公主與驸馬徐德言破鏡重圓故事中涉及的銅鏡,後比喻夫妻離散後重逢或感情複合。”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1卷,第1283頁)
典故出自南朝宋·劉敬叔《異苑》(一說唐·孟棨《本事詩》),載:
陳朝樂昌公主與徐德言因戰亂分離,将銅鏡剖為兩半,各執其一作為信物。後公主流落隋朝權臣楊素府中,徐德言憑半鏡尋至京城,經楊素成全,二人破鏡重圓。
來源:《太平禦覽·卷七一七》引《異苑》
補充記載:《藝文類聚·卷三十二》引《本事詩》
象征堅貞愛情
破鏡重圓情節成為曆代詩詞中夫妻忠貞的經典意象。如李商隱《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笑啼俱不敢,幾欲是吞聲。始知同泰主,不及樂昌卿。”暗喻陳宮鏡典故的悲歡離合。
來源:《全唐詩》卷五四〇
代指“重逢信物”
明清小說常以“陳宮鏡”指代約定重逢的憑證。如《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俦》:“若非陳宮鏡,誰識韓娥玉?”
來源:馮夢龍《醒世恒言》
《辭源》(修訂版)進一步闡釋:
“陳宮鏡”即“樂昌鏡”,強調其作為文化符號在婚姻倫理中的象征意義,常見于古典文學與民俗研究。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第3462頁)
參考來源: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年
《太平禦覽》中華書局影印本,1960年
《藝文類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全唐詩》中華書局,1999年
《醒世恒言》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年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
“陳宮鏡”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與夫妻離散後重聚的意象相關,以下為詳細解釋:
“陳宮鏡”典故出自南朝陳後主之妹樂昌公主與丈夫徐德言的故事。據唐代孟棨《本事詩·情感》記載,兩人預感到國家将亡、難以相保,遂将一面銅鏡破為兩半,各執其一,約定若離散則在正月十五日于都市賣鏡尋人。陳亡後,樂昌公主被擄入權臣楊素府中,徐德言依約尋鏡,最終夫妻得以團圓。
多用于描述夫妻/戀人曆經波折後複合的情形,或借古喻今表達對團圓的期盼,常見于古典文學、戲曲及抒情作品。
注:需注意“陳宮鏡”與現代醫學中的“宮腔鏡”(内容)無關聯,後者為婦科檢查技術。
菴藹白旆白霜霜拔茹便做道逼迫碧幢餐松飲澗串合出丑春神歹心豆荄斷截截風射覆講俯盼绀宇敢仔怪形怪狀掼交含酸黑黢黢恨五罵六話絮虎仆加厲葪柏盡止觖望來複日狼筋連鼓裂變落宿落拓彌闊木丸匿年排山壓卵辔靷鈚子箭剖摘普覃巧夕怯弱乞留曲呂嗓黃深中隱厚奢願霜林説序司武松影頭昏腦悶王留望山走倒馬未始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