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建筑用的材木和器物。《周礼·夏官·掌固》:“分其财用,均其稍食。任其万民,用其材器。” 孙诒让 正义:“材即材木,器谓斧斤梩锄版筑之属,用以穿堑为沟池及筑城郭也。”
(2).才能与器识。《汉书·王吉传》:“自 吉 至 崇 ,世名清廉,然材器名称稍不能及父,而禄位弥隆。”《陈书·建安王叔卿传》:“性质直有材器,容貌甚伟。” 唐 白居易 《李佑授晋州刺史制》:“某官 李佑 ,夙负材器,累经任用,当领军郡,颇著政声。” 宋 司马光 《乞优老上殿札子》:“若 昇 必不可留,则愿陛下慎选德望材器为众所服,知治体、晓兵略者以代之。” 清 姜宸英 《周亮工墓碣铭》:“公材器挥霍,善经济,喜议论。”
材器是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构成语素及古籍用例两方面解析,核心释义为“资质才能” 或“有才能的人”,亦指“材料与器具”。具体如下:
才能与器识
“材”指资质、能力,“器”指器量、识见。合称指人的才能与担当重任的素质。
例证:
《汉书·王吉传》载:“吉上疏言:‘…宜明选求贤,除任子之令。外家及故人可厚以财,不宜居位。去角抵,减乐府,省尚方,明示天下以俭。…上以其言迂阔,不甚宠异也。吉遂谢病归琅邪。’”唐代颜师古注:“材器,犹言材量也。” 此注强调王吉的才能与器量。
近义:才具、才干、器能。
指代人才
引申为具备才能的人,尤指可堪大用者。
例证:
《后汉书·李固传》称:“固之在位,其可称者,唯此一事而已。然犹不免于梁冀之诛,惜乎!材器不足以济时艰也。” 此处“材器”即指治国之才。
原材料与工具
“材”指木料、原料,“器”指工具、器皿。合称泛指物资与器械。
例证:
《周礼·考工记》云:“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 东汉郑玄注:“五材,金、木、皮、玉、土;民器,兵器、农具也。” 此义项强调物质层面的材料与用具。
器物功能
特指具有特定功能的器械或装置。
例证:
《墨子·备城门》载:“城上之备:…材器不足以守者,亟增之。” 此处指守城所需的器械装备。
现代汉语中,“材器”的“人才”义项多见于文言化表达(如“材器卓越”),而“材料器具”义项逐渐被“器材”取代。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含义。
参考来源:
“材器”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用于建造或制造的木材和工具。该释义最早见于《周礼·夏官·掌固》中的记载:“分其财用,均其稍食,任其万民,用其材器。”。例如斧头、锄头、版筑工具等均属于“材器”范畴,常用于古代城池建设或沟渠挖掘。
指个人的能力与见识,强调综合素质。例如《汉书·王吉传》提到:“材器名称稍不能及父”, 唐代诗人顾非熊在《舒州酬别侍御》中亦用“众惜君材器”表达对才能的重视。该用法多用于评价人物,如宋代司马光曾建议选人应注重“德望材器”。
补充说明:
如需具体文献例句或更多组词示例,可参考《汉语词典》或《汉书》相关章节。
闇人饱和溶液卞急閟机壁中书才颖赤汉重九舂容崇文春度淳美楚情从者打腾腾大碗岛上的一个星期日跌踣鼎食钟鸣笃笃阿曲矾仔风骨风胡子负输宦海风波互错回心院将仕基础久坟恳到夸傲匡运楛死老很漫墙蒙叟民族英雄南裔甹蘖婆婆家扑噜惬望穑民哨卡射鬼箭市廛十二调食牛视险如夷饰正霜髯思悟随世沈浮特产透彻巍怪宪学效德遐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