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尺雪的意思、三尺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尺雪的解釋

喻劍。《三國演義》第三八回:“ 高皇 手提三尺雪, 芒碭 白蛇夜流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尺雪”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明确的字面意義和豐富的文化内涵,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一、 詞義解釋

  1. 字面本義:
    • 三尺: 中國古代長度單位。一尺在不同朝代标準略有差異,大緻在23厘米至33厘米之間。“三尺”通常用來形容有一定厚度或深度的事物,并非絕對精确測量,而是強調其顯著、可觀。
    • 雪: 指自然現象中的降雪。
    • 合義: “三尺雪”字面意思指厚度達到三尺的積雪。它形象地描繪了大雪紛飛、積雪深厚的自然景象,強調雪量之大、積雪之厚。例如:“一夜北風緊,開門雪尚飄。入泥憐潔白,匝地惜瓊瑤…有意榮枯草,無心飾萎苕。價高村釀熟,年稔府粱饒。葭動灰飛管,陽回鬥轉杓。寒山已失翠,凍浦不聞潮。易挂疏枝柳,難堆破葉蕉。麝煤融寶鼎,绮袖籠金貂。光奪窗前鏡,香粘壁上椒。斜風仍故故,清夢轉聊聊。何處梅花笛?誰家碧玉箫?鳌愁坤軸陷,龍鬥陣雲銷。野岸回孤棹,吟鞭指灞橋。賜裘憐撫戍,加絮念征徭。坳垤審夷險,枝柯怕動搖。皚皚輕趁步,翦翦舞隨腰。煮芋成新賞,撒鹽是舊謠。葦蓑猶泊釣,林斧不聞樵。伏象千峰凸,盤蛇一徑遙。花緣經冷聚,色豈畏霜凋。深院驚寒雀,空山泣老鸮。階墀隨上下,池水任浮漂。照耀臨清曉,缤紛入永宵。誠忘三尺冷,瑞釋九重焦…”(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回蘆雪庵聯句) 此段雖未直接出現“三尺雪”,但描繪的正是大雪深積的景象,其中“誠忘三尺冷”即指深厚的積雪帶來的嚴寒。
    • 引申義: 因其描繪的嚴寒與深厚意象,“三尺雪”常被用來象征極度的寒冷、艱苦的環境或巨大的磨難。

二、 出處與典故

“三尺雪”一詞常見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尤其是詩詞和小說中,用以渲染環境、烘托氣氛或比喻處境。

  1. 文學典故 - 林沖雪夜上梁山:
    • 最著名的出處當屬中國古典名著《水浒傳》第十回“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其中描寫林沖在滄州看守草料場時遭遇大風雪:“彤雲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那雪正下得緊…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緊了”。隨後章節(第十一回)标題即為“朱貴水亭施號箭 林沖雪夜上梁山”。雖然原文未精确使用“三尺雪”三字,但“大雪緊”、“雪夜”的描寫深入人心,後世常用“林沖踏着三尺雪”來形容此情此景,意指英雄人物在極端困境(如遭人陷害、走投無路)下的抉擇與抗争。這個典故賦予了“三尺雪”以強烈的悲壯色彩和命運轉折的象征意義。
  2. 成語關聯 - 程門立雪:
    • 雖然“程門立雪”這個成語本身強調的是尊師重道、求學心誠(出自《宋史·楊時傳》,記載楊時、遊酢在雪天恭敬侍立等待老師程頤醒來),但其背景也是大雪天氣。在描述或引用此典故時,有時會用“立于三尺雪中”來描繪當時的情景,突出求學者的艱辛與誠意。這為“三尺雪”增添了求學艱辛、意志堅定的文化内涵。(參考《漢語成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三、 用法與示例

“三尺雪”在現代漢語中仍有使用,多見于書面語、文學創作或引用典故時。

權威性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三尺雪”是一個漢語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釋義:

一、喻指劍(主流釋義)

  1. 基本含義
    該詞常以“雪”喻劍光寒冽,用“三尺”代指劍的長度,整體形容鋒利的寶劍。

  2. 出處與典故
    出自《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此處借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的典故,以“三尺雪”指代其佩劍的凜冽鋒芒。

  3. 文學引用
    如李商隱詩句“散關三尺雪,回夢舊鴛機”,也延續了以劍喻征戰、壯志的意象。


二、形容積雪深厚(非主流釋義)

少數解釋中,“三尺雪”被字面理解為“極厚的雪”(三尺約一米),例如歐陽修詩句“典盡客衣三尺雪”。但此用法較為少見,且缺乏權威文獻直接印證。


總結建議

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三尺雪”通常指代寶劍,建議優先結合上下文判斷其比喻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三國演義》原文或相關詩詞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奧古斯都奧絕班左奔衄駁異部署財政赤字成合翠妫大備掉文袋對嘴戹屯歌翻撲敷興付之東流改換頭面幹仗官院過不得過市招搖黑白片兒雞夢紀念堂記室鸠占鵲巢居稽鵕鸃咖啡廳看守柯亭竹曠日彌久苦不可言枯攣浪宕琅書露光猛可明辟木蟲諐鄙綪繳潛躍青琅玕起現桑蟲散民善價獅子燈順手牽羊四司俗化土蕃推許尪驽猥縮污滅鄉鎮企業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