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宕的意思、浪宕的詳細解釋
浪宕的解釋
(1).遊蕩無定。 明 馮夢龍 《挂枝兒·花》:“好似水面上的楊花也,浪宕沒定準。”
(2).指浪蕩子。 明 孫樓 《黃莺兒·嘲妓》曲:“煙花浪宕,錯認是鴛鴦。”
詞語分解
- 浪的解釋 浪 à * :波浪。海浪。巨浪。風浪。浪濤。浪潮(亦喻大規模的社會運動)。風平浪靜。 像波浪起伏的:麥浪。聲浪。 沒有約束,放縱:放浪。流浪。浪費。浪迹。浪人。孟浪。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
- 宕的解釋 宕 à 拖延,擱置:宕欠。宕賬(拖延不還的賬)。延宕。 放蕩,不受拘束:流宕。宕逸(飄逸,灑脫)。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浪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但核心意義均與行為或狀态的“不受約束”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一、基本含義
- 遊蕩無定:指行為或狀态不穩定,如浮萍般無固定軌迹()。例如明代馮夢龍《挂枝兒·花》中用“浪宕沒定準”形容楊花隨波逐流的特性。
- 浪蕩子:特指行為放縱、不守禮法的人()。如明代孫樓《黃莺兒·嘲妓》中以“煙花浪宕”諷刺誤将浪蕩子視為良人的情境。
二、詳細解析
- 詞源:最早可追溯至《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戲兒浪宕,非禮也”,原指不符合禮法的言行()。
- 情感色彩:通常帶有貶義,用于批評生活散漫、缺乏目标或道德約束的人()。
- 現代用法:在口語中可能引申為形容消極的生活态度,但此用法權威性較低()。
三、使用場景
- 文學描述:古典文學中多用于刻畫人物性格或狀态,如“浪宕子”指放蕩不羁的人()。
- 口語表達:需注意語境,避免因貶義色彩引發誤解()。
補充說明
部分網絡來源提到“浪宕”可形容事物不穩定(如結構松散),但此解釋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建議優先參考高權威性釋義。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看查字典或古典文學引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浪宕
浪宕(làng dàng)在漢語中是一個形容詞,可以表示不受束縛、放縱自由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浪宕的部首是水(氵)和宀,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浪宕一詞最早出現在《毛詩·讓秦風》:“浪宕其神,釋爾胷臆。”意思是心靈縱情放縱,釋放你的内心壓抑。
繁體
普通話中的浪宕沒有對應的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史料記載,古時候的浪宕是使用「泷㑀」來表示,其中泷是河流之意,㑀是琊山之意,合在一起形成了浪宕。
例句
1. 他的表演自由奔放,充滿了浪宕的藝術力量。
2. 她灑脫的畫風給人一種浪宕而不失細膩的感受。
組詞
浪宕天真、浪宕淋漓、浪宕奔放、浪宕無拘、浪宕無羁
近義詞
放蕩、自由、放縱、張揚、狂放
反義詞
拘束、約束、守規矩、克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