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土蕃的意思、土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土蕃的解釋

即 吐蕃 。《元史·世祖紀四》:“夏四月己丑,詔於 土蕃 、 西川 界立 寧河驛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土蕃”是漢語中對古代藏族政權“吐蕃”的另一種寫法,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拼音與詞義

    • 拼音:tǔ bō(“蕃”在“吐蕃”中讀bō,但部分文獻誤注為fān)
    • 釋義:指7至9世紀青藏高原的古代藏族政權,是西藏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
  2. 地理位置

    • 核心區域為今西藏、青海全境,鼎盛時期疆域西至克什米爾,東達四川西部,北抵天山,南至喜馬拉雅山南麓。
  3. 曆史背景

    • 由松贊幹布于7世紀統一青藏高原各部建立,定都邏些(今拉薩)。曾與唐朝聯姻(文成公主和親),并向外擴張至中亞和南亞地區。
    • 9世紀後因内亂分裂,逐漸衰落。
  4. 文獻記載

    • 《元史·世祖紀四》提到元朝在“土蕃”與西川交界處設立驿站,印證其曆史延續性。

注:部分資料将“蕃”誤注為fān,但“吐蕃”作為專有名詞,标準讀音為Tǔbō,建議以權威曆史文獻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土蕃》是什麼意思

《土蕃》一詞是指古代對于居住在邊遠、較為貧瘠的地區的部落人民的稱呼。這個詞可以理解為“土著”、“蠻荒”之意。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土蕃》的“土”字拆分為“土”的部首土,共3畫;“蕃”字拆分為“艹”的部首艹和“番”的部首田,共15畫。

來源

《土蕃》一詞最早見于《三國演義》中的描述,意味着那些居住在邊遠、偏僻地區的部落人民。在古代中國,土蕃一詞通常用于表示對邊疆少數民族或原住民的稱呼。

繁體

《土蕃》的繁體字為「土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中,《土蕃》的寫法與現代漢字基本相同。

例句

1. 古代漢族人民對于邊疆少數民族部落的統稱為土蕃。

2.《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對南蠻土蕃的統治收效明顯。

組詞

土蕃部落、土蕃族群

近義詞

原住民、蠻夷、烽燧

反義詞

中央城市、發達地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