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萎縮蜷曲,不能伸直。《南史·庾子輿傳》:“﹝ 庾子輿 ﹞居墓所以終喪,服闋,手足枯攣,待人而起。”
“枯攣”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物體或人體部位的萎縮、蜷曲狀态,具體解釋如下:
枯攣(拼音:kū luán)指萎縮蜷曲,無法伸直的狀态。常用于形容因疾病、衰老或長期缺乏活動導緻的肢體僵硬變形。
該詞可見于古代文獻,如《南史·庾子輿傳》記載:“(庾子輿)居墓所以終喪,服阕,手足枯攣,待人而起。” 此例描述主人公因長期守喪導緻手腳萎縮蜷曲,需他人攙扶才能起身。
多用于醫學或文學領域,例如:
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權威詞典收錄較少,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枯攣》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憔悴枯萎、精神蕭索。形容人的狀态不佳,面容幹癟、衰弱無力。
《枯攣》的部首是木(mù)和扌(shou),結構為“木字旁+手字旁”。總共有11個筆畫。
《枯攣》是經典小說《紅樓夢》中的詞語,用來描述賈寶玉的痛苦和悲傷。
《枯攣》的繁體字為「枯攣」。
在古時候,「枯攣」的寫法可能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但整體意義相同。
1. 他的臉上浮現出一絲枯攣的表情。
2. 她一夜未眠,面容看上去非常枯攣。
枯木、枯燥、枯萎、攣傷。
憔悴、萎靡、頹唐、憔悴。
充盈、旺盛、生機勃勃、精神煥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