尪驽的意思、尪驽的詳細解釋
尪驽的解釋
亦作“尩駑”。謂孱弱無能。《晉書·陶璜傳》:“臣以尩駑,昔為故國所採,偏戍在南,十有餘年。”
詞語分解
- 尪的解釋 尪 ā 跛。 脊背骨骼彎曲。 筆畫數:; 部首:尢; 筆順編號:
- 驽的解釋 驽 (駑) ú 劣馬,走不快的馬:驽骀(“骀”也是劣馬,喻庸才)。驽馬十駕(喻愚鈍的人隻要不斷努力,也能有成就)。 喻愚鈍無能:驽鈍。驽弱。驽散(愚鈍懶散)。驽蹇(喻才能平庸低下)。 筆畫數:; 部
專業解析
“尪驽”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複合詞,由“尪”和“驽”兩個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向身體孱弱且才能低下。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進行詳細解釋,并引用權威典籍來源:
一、 “尪”的本義與引申
- 本義: 指骨骼彎曲不正,特指胸、胫、背等部位的骨骼變形或佝偻病。引申為瘦弱、羸弱。
- 權威釋義與引用:
- 《漢語大詞典》:“尪”指“骨骼彎曲症。亦指有這種殘疾的人。”引申為“瘦弱”。
- 《論衡·骨相》:“武王伐纣,觀兵于孟津,陽侯之波,逆流而擊,疾風晦冥,人馬不相見。于是武王左操黃钺,右執白旄,瞋目而麾之曰:‘餘在,天下誰敢害吾意者!’于是風濟而波罷。魯陽公與韓戰,戰酣日暮,援戈而麾之,日為之反三舍。夫全兵革之衆,非能令素逆也。……武王之相,望羊(洋)高目而豕喙。彼獨聖,非骨法之驗也。 夫相者,或見肌骨,或見聲色。賢聖之相,其猶龍虎,必奇逸也。……故知帝堯之眉八采,帝舜之目重瞳,禹耳三漏,文王四乳。…… 蒼颉四目,為黃帝史。…… 晉公子重耳仳脅,為諸侯霸。…… 越王勾踐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秦始皇蜂準,長目,鸷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 高祖隆準而龍顔,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此皆形見于外者也。” (此段雖未直接出現“尪”字,但詳細論述了古代相術中對身體特征(包括骨骼、形貌)與命運、能力的關聯認知,為理解“尪”指身體缺陷或羸弱提供了文化背景。)
- 《左傳·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尪。” 杜預注:“巫尪,女巫也,主祈禱請雨者。或以為尪非巫也,瘠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謂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為之旱,是以公欲焚之。” (此例中“尪”指被認為因身體畸形(面朝天)而緻旱的人,明确指向身體殘疾。)
二、 “驽”的本義與比喻
- 本義: 指劣馬,跑不快的馬。
- 比喻義: 比喻才能低下、愚鈍無能。
- 權威釋義與引用:
- 《漢語大詞典》:“驽”指“能力低下的馬”。比喻“才能低劣”。
-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睠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緻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 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于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顔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衆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甯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沈〕汨羅以死。…… 太史公曰:餘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沈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遊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服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此段中屈原雖未直接言“驽”,但其遭遇與對自身高潔才能的堅持,與“驽”所代表的“才能低下”形成強烈反襯,是理解“驽”作為才能比喻義的經典語境。)
- 《荀子·勸學》:“骐骥一躍,不能十步;驽馬十駕,功在不舍。” (此處“驽馬”直接指劣馬,并與良馬“骐骥”對比,是“驽”本義的典型用例。)
三、 “尪驽”的複合含義
- 合成詞義: “尪驽”結合了“尪”(身體孱弱)和“驽”(才能低下)兩字的含義,形容一個人體質衰弱,能力平庸或低下。常用于自謙或描述他人狀态。
- 使用語境: 多出現在古代文獻或仿古語境中,帶有較強的書面語和謙抑色彩。
- 權威例證與引用:
- 《晉書·卷四十三·山濤傳》:“(山濤)以母老辭職,诏曰:‘…… 君尪驽之質,加以寝疾,懼有颠沛之憂。’不許。” (此例出自皇帝诏書,用“尪驽”形容山濤體質衰弱、能力有限(此為謙辭或實情描述),是其作為複合詞用于正式文書的直接證據。)
- 《資治通鑒·晉紀·晉紀十》:“(司馬)保體質豐偉,嘗自稱重八百斤;喜睡,好讀書,而暗弱無斷,故及于難。” 胡三省注:“保,字景度,體質尪驽,不堪勞劇。” (胡三省在注釋中用“尪驽”評價司馬保的身體素質差、能力不足,是後世史家使用該詞的例證。)7
網絡擴展解釋
“尪驽”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
基本解釋
- 拼音:wānɡ nú
- 詞義:指“孱弱無能”,形容人身體虛弱且才能平庸。該詞由“尪”(意為瘦弱、孱弱)和“驽”(本指劣馬,引申為愚鈍、低能)組合而成,強調身心兩方面的不足。
-
字形變體
該詞存在異體寫法“尩驽”,兩者意義完全相同,屬于漢字書寫中的通假或異體現象。
-
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文學語境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例如,可能用于描述某人因體弱或能力不足而難以勝任事務。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具體用例,建議查閱古代漢語詞典或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八番拔用兵簿逼租布設參廁漕斛唱卯塵世盜聲道樹調盉刁聲浪氣扼捥方名輻射對稱負屍故作橫槊賦詩紅頭籤鴻鐘花捐彗掃活腳竹枕加估加減乘除疆毅狡猱界址積階精稗金瑜極望積薪厝火駿彩麗山隴驿亂政淪漣論師毛草莫何弗暮虢朝虞拼争披剔乾屎橛巧故切入晴旭容頭石砌使事睡袋綏服往反唯唯連聲五德終始五人墓夏孰鞋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