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ad away a goat in passing—pick up sth.on the sly] 指順手取走别人的物品,含貶義
(1).語本《禮記·曲禮上》:“效馬效羊者右牽之。” 鄭玄 注:“用右手便。”後世因以“順手牽羊”比喻順便行事,毫不費力。 元 尚仲賢 《單鞭奪槊》第二折:“我也不聽他説,是我把右手帶住馬,左手揪着他眼紮毛,順手牽羊一般牽他回來了。”《水浒傳》第九九回:“前面 馬靈 正在飛行,卻撞着一箇胖大和尚,劈面搶來,把 馬靈 一禪杖打翻,順手牽羊,早把 馬靈 擒住。” 馬南邨 《<燕山夜話合集>自序》:“我覺得寫短文章并不費事,隻要有觀點,有材料,順手牽羊就來了,有一點業餘時間的都能辦到。”
(2).今特指順便拿走别人的東西。《黃繡球》第三回:“這一天見來的很是不少, 黃通理 更代為躊躇,怕的是越來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難免有趁火打劫,順手牽羊的事。” 巴金 《談<憩園>》:“據說就是在那個時候,他到任何地方都要來一下‘順手牽羊’的表演。”自注:“過去我們那裡有一句俗話:‘順手牽羊’不為偷。”
“順手牽羊”是一個漢語成語,現多用于形容趁便行事或順手取利的行為,通常帶有貶義。以下為詳細解析: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三國殺》卡牌設計()或《孫子兵法》相關解讀()。
《順手牽羊》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在順利和便利的情況下偷竊或攜帶他人的財物。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為手(扌)和牛(牜),拆分筆畫為16畫。《順手牽羊》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寓言故事,意味着順利地牽走了别人的羊。它的繁體字寫法為「順手牽羊」。在古時候,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幾乎一緻。
例句:
小明看到他同桌不注意時,順手牽羊地偷了一枚鉛筆。
組詞:
1. 順利:順順利利地進行或發生。
2. 牽走:用手拉着走,把某物帶走。
近義詞:
1. 順手而為:在方便、順利的情況下進行某事。
2. 手到擒來:在手邊,可以立即捉到。
反義詞:
1. 守法:遵守法律法規,不違法犯罪。
2. 遵紀守法:遵守規章制度,不違反紀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