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名。 東漢 置,掌章表書記文檄。後世因之,或稱記室督、記室參軍等。《後漢書·百官志一》:“記室令史,主上表章,報書記。”《三國志·魏志·陳琳傳》:“ 太祖 并以 琳 瑀 ( 阮瑀 )為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軍國書檄,多 琳 瑀 所作也。” 宋 李清照 《上樞密韓肖胄詩》:“閭閻嫠婦亦何知,瀝血投書幹記室。” 清 袁昶 《挽沉縣丞》詩:“翩翩記室牘,戢戢猶滿笥。”
(2).秘書的代稱。 許地山 《綴網勞蛛》:“她現在已變主婦底地位為一個珠商底記室了。”
記室是古代官職名稱,專指掌管文書起草、檔案管理的文職官員。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百官志》,兩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記室作為将軍、諸侯王府中的重要屬官,負責撰寫章表文書,南朝文學家任昉、鮑照均擔任過此類職務。
從職能演變看,記室在唐代發展出"掌書"的别稱,宋代則并入幕職官系統。《通典·職官典》記載其職責包括"掌表啟書疏",既要具備文學修養,又需熟悉典章制度。明代文學家歸有光在《震川文集》中提及"記室之職,猶今之秘書郎也",印證其職能與現代文秘工作的傳承關系。
在文學領域,記室常被用作文翰的代稱。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南朝文士時,特别強調"記室之才"需兼具文采與實務能力,這種評價标準至今影響着對文秘人才的培養要求。現代漢語中,"記室"一詞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在《漢語大詞典》中被明确标注為"古代官名",其語義演變過程被收錄于《古代職官辭典》等權威工具書。
記室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官職名稱,具體含義和演變如下:
記室最初是東漢設置的官方職位,主要負責掌管章表、文書、檄文等公文撰寫,屬于文職類官員。後世逐漸演變,或稱“記室督”“記室參軍”等。
記室在古籍中也被稱為“書記”“秘書”,或泛稱“代筆人”。其職能與現代文秘、行政助理有相似之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文學作品中的記載,可參考《後漢書》《三國志》等文獻,或查閱高權威性網頁來源。
白醗八頌碧海青天踩高竿刹手鐧憧憧吹風唿哨竄名寸步不讓殆盡誕育大誓願調幹生丢卦恩施飛碁焚身分析化學高照棺郭皓日和銮慌做一團倱伅儉率膠菜驕亢謹案驚竦敬頌寖聞窘狹極誅蕨攗看清考伐可虞老雕靈均甿歌平歲仟伯千年一律缺氧日久見人心沙原沈李浮瓜申張舍實聽聲適逢其時壽年睡鞋搜整算人談叢偷寒送暖退位枉突徙薪香山席卷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