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儒師的意思、儒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儒師的解釋

(1).博雅淳正的師傅。舊題 唐 柳宗元 《龍城錄·房玄齡大有譽》:“ 房玄齡 幼稚日, 王通 説其文,謂:‘此細眼奴,非立忠志則為亂賊,輔帝者則為儒師。’綽有大譽矣。”

(2). 元 明 時稱官學的教官。《續文獻通考·學校四》:“凡儒師之命於朝廷者,曰教授,路、府、上州置之;命於禮部及行省與宣慰司者,曰學正、山長、學録、教諭,州、縣及書院置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儒師指傳授儒家學說、踐行儒家道德規範的教師,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教育者的典範。其含義可從以下層面理解:

  1. 核心定義與身份

    特指以儒家經典(如《詩》《書》《禮》《易》《春秋》)為教學内容,傳授儒家倫理道德(如仁、義、禮、智、信)、治國理念和修身之道的教師。他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道德的表率和社會規範的維護者。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曆史淵源與職能

    • 官學淵源: 可追溯至周代的官學教育體系。據《周禮》記載,西周設有“師氏”“保氏”等職官,負責以德行、道藝教導貴族子弟,可視為早期儒師職能的雛形。來源:《周禮·地官司徒》。
    • 私學興起: 春秋戰國時期,孔子首創私學,“有教無類”,廣收門徒,系統傳授儒家思想,奠定了後世儒師的基本模式。此後,曆代官學(如太學、國子監)和私學(如書院、私塾)中的經學教師均屬儒師範疇。來源:《論語·衛靈公》。
    • 教育核心: 儒師的核心職責在于“傳道、授業、解惑”(韓愈《師說》),即以儒家之道教化學生,講授經典義理,解答人生困惑,培養兼具學識與德行的“君子”。來源:韓愈《師說》。
  3. 精神特質與文化内涵

    儒師不僅是一種職業身份,更承載着深厚的文化精神:

    • 道德楷模: 強調“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儒師自身需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言行一緻,以身作則教化學生。《禮記·學記》雲:“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來源:《禮記·學記》。
    • 經世緻用: 儒家教育旨在培養經世緻用之才。儒師教導學生将所學應用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入世精神。孟子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來源:《孟子·盡心上》。
    • 師道尊嚴: 儒家文化高度重視師道尊嚴,尊師重教是傳統美德。儒師因其學識、德行和對文化傳承的貢獻而受到社會普遍尊敬。

總結來說,“儒師”指在中國曆史上,以傳授儒家經典、弘揚儒家倫理道德為核心職責,兼具學識與德行,緻力于培養人才、傳承文化的教育工作者。他們是儒家思想傳播的關鍵載體,深刻影響了中國傳統教育理念和社會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體現了“為師之道”的崇高精神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儒師”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詳細解析:

  1. 儒家學派導師 指儒家思想的權威學者或教育者,如孔子、孟子等代表人物。該詞核心由“儒”(儒家學派)和“師”(導師)構成,強調對儒學傳承的指導作用。

  2. 曆史特定稱謂 • 唐代指博學正直的學者,如柳宗元《龍城錄》記載房玄齡被評價為“輔帝者則為儒師”; • 元明時期成為官學教官職稱,如《續文獻通考》記載儒師包括教授、學正等職位,分屬中央和地方官學體系。

  3. 現代延伸含義 當代語境中可泛指儒學研究者,或用于文學創作标題(如網絡小說《儒師》),但此用法非主流。

注:不同曆史階段的具體指代需結合文獻語境判斷,主要權威解釋集中于儒家導師和古代教育官職兩類。

别人正在浏覽...

榜汰苞并冰瓯參陳長齡察聽沖突怆然涕下淳鈞黜屍促脈達奚得無發洋財負期扶樹服藻蓋世英雄绀園高屋建瓴古槎鬼仙古簡谷色還來何限候诇錦繃驚惶無措極養诳天來成浪包摟料田陋制蠻人默靜破面鬼恰便似窮根敺除卻生宂煩柔能制剛森特賞募少殺稍挽稍舍身崖石架疏財仗義順候塘報堂子祧主頹陁桅杆微衷未足遐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