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卻生的意思、卻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卻生的解釋

亦作“卻生”。1.死而複蘇。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古元之》:“ 弼 憐之特甚,三日殮畢,追思,欲與再别,因命斵棺,開已卻生矣。”

(2).後退貪生。《南史·梁臨川靖惠王宏傳》:“王安得亡國之言。天子掃境内以屬王,有前死一尺,無卻生一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卻生在漢語詞典中的解釋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死而複生

    指從死亡狀态中複蘇,重返生命。此義項源于古漢語中“卻”的“退卻、返回”之意,引申為生命狀态的逆轉。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0卷,第1283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

二、字義分解

  1. 卻(què)
    • 本義為“退卻”,《說文解字》釋:“卻,節欲也。從卩,谷聲。”後引申為“返回”“逆轉”。
    • 在“卻生”中表“逆反常态(死亡)”的動作。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中華書局,2013年。

  2. 生(shēng)
    • 指生命、存活,《說文解字》:“生,進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與“死”相對,強調生命狀态的延續。

三、使用場景

四、權威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3820-3。

  2.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01595-4。

  3. 《說文解字注》

    段玉裁,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9233-2。


注:因古籍類釋義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辭書信息以确保學術可信度。

網絡擴展解釋

“卻生”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主要含義

  1. 死而複蘇

    • 定義:指死後複生,多用于描述超自然或文學性場景。
    • 來源:最早見于唐代牛僧孺《玄怪錄·古元之》中的記載()。例如:“開已卻生矣”描述開棺後死者複活的情景。
    • 例句:

      《南史》載:“有前死一尺,無卻生一寸。”

  2. 後退貪生

    • 定義:形容在危險面前退縮、怯懦求生。
    • 來源:源自《南史·梁臨川靖惠王宏傳》,強調不退卻的勇氣()。
    • 語境擴展:多用于軍事或道德勸誡,如“戰場無卻生之士”。

二、其他補充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不同用例,可參考《玄怪錄》《南史》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嗳酸變本加厲栟柑長樂觀赤包兒鸱龜籌幹遄死出合春享點行電氣化趸積頟骨恩台法香飛鳥依人風稜父師匄施官馬古終後騎黃台瓜辭花序醮拔交通壕浃旬碣磍噤婁進旅退旅金注攫掇決掦舉胔枯腐良伴貍豆力耕鈴馬漫戾柰久袍襗偏發辟草奇離古怪認賬三五夕生靈塗地食天耍花腔淑行四陳梯崖同氣相求通幰車王小二過年香帳亵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