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屍的意思、黜屍的詳細解釋
黜屍的解釋
猶黜殡。《文選·陸機<演連珠>之十二》“是以 柳 莊 黜殯” 南朝 梁 劉孝标 注:“夫黜屍以明諫,觸車以進賢,并發之於忠誠,豈有求而然哉!” 張銑 注:“昔 衛 大夫 史魚 病将死,謂其子曰:我不能進 蘧伯玉 之賢,退 彌子瑕 之謟,死當殯我於側室足矣。是黜屍於側室,以進賢也。今言 柳莊 ,則無黜屍進賢之道,是 陸生 之誤也。”
詞語分解
- 黜的解釋 黜 ù 降職或罷免:罷黜。廢黜。貶黜。黜退。黜斥。黜免。黜逐。黜陟。 筆畫數:; 部首:黑; 筆順編號:
- 屍的解釋 屍 ī 死人的身體:屍體。屍骸。僵屍。借屍還魂。 〔屍位〕空占着職位而不做事,如“屍屍素餐,“屍屍誤國”。 古代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筆畫數:; 部首:屍;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黜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與現代語境綜合理解:
-
本義與典故
根據《文選·陸機<演連珠>之十二》的注釋,“黜屍”即“黜殡”,指春秋時期衛國大夫史魚臨終前因未能勸谏君主任用賢人,要求死後将棺柩停放在側室(非正室),以此表達對君主過失的谏言。這一行為被後世視為以屍谏君的典範。
-
現代引申義
在當代語境中,“黜屍”被引申為“摒棄陳舊事物或觀念”,例如用于描述淘汰落後技術、革新傳統思想等場景。這種用法更強調對舊事物的批判性舍棄。
-
詞源解析
- “黜”:意為廢除、罷免(如“黜退”“罷黜”)。
- “屍”:原指屍體,此處可引申為“僵化的事物”。
注意:該詞屬于生僻詞彙,日常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文學或曆史讨論中。若需引用典故,建議核查《左傳》《禮記》等古籍原文以确認細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黜屍(chù shī)這個詞是指廢除封建時代的屍位素餐制度,讓賢能上位。它的部首是“⺡”和“⺼”,總共有12畫。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到中國明代,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所制定的政策。在繁體字中,黜屍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在古時候,這個詞的寫法稍有不同,黜寫作“喝”,屍寫作“⺡”,形狀上有所差異。一個典型的例句是:“改革開放後,中國不再實行黜屍制度,人們的地位和機會更加公平。”關于組詞,黜屍可以和其他詞語搭配使用,例如黜陟、屍位素餐等。它的近義詞是“更疊”,而反義詞是“保守”。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