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舍身崖的意思、舍身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舍身崖的解釋

泰山 崖名。舊時信佛者謂投身崖下可脫諸罪而登彼岸。 明 俞弁 《山樵暇語》卷五:“ 泰山 有 捨身崖 ,歲有男婦往焉,以身投於崖下,謂之捨身。太傅 王世昌 越 有詩雲:‘ 捨身崖 下深難測,每怪輕生世上人。我亦有身偏自重,捨時除是為君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舍身崖”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方面:


一、地理名稱與宗教象征

  1. 地理位置
    舍身崖是多個山嶽景區的著名懸崖,如泰山、峨眉山、舜皇山等均有此名。例如:

    • 泰山舍身崖:位于日觀峰南,三面陡峭,下臨深淵,舊時信佛者認為投身崖下可“脫罪登彼岸”。明代曾築牆阻攔輕生行為,後改名“愛身崖”。
    • 舜皇山舍身崖:傳說因兩位尼姑為修道舍身成仙而得名,崖下為原始森林,景觀險峻。
  2. 宗教與民俗意義
    舊時民衆受佛教思想影響,認為在此舍身可消災贖罪,甚至成仙。例如:

    • 泰山的傳說中,有媳婦為救婆婆舍子跳崖,被神明感念而獲救;
    • 蓮花台景區的故事裡,道士因誤殺觀音化身而跳崖,最終得道。

二、文化意象與成語釋義

  1. 成語含義
    作為成語,“舍身崖”比喻為理想或信念不顧安危、舍棄生命的行為,如“舍身取義”。

  2. 文學與反思
    曆史上因輕生行為頻發,文人多批判此俗。如明代王世昌詩雲:“舍身崖下深難測,每怪輕生世上人。我亦有身偏自重,舍時除是為君親。”


附:主要傳說類型

需注意,此類傳說多含警示意義,實際中“舍身”行為已被理性勸阻,如泰山崖邊設防護牆并更名“愛身崖”。

網絡擴展解釋二

《舍身崖》是什麼意思

《舍身崖》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為了一種信仰、事業、道義等而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勇敢地舍棄生命。

拆分部首和筆畫

《舍身崖》中的漢字拆分部首為「舌」、「山」、「土」,共計19個筆畫。

來源

《舍身崖》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所著的《警世通言》中的一則故事,故事講述了一位忠臣為了保護君主的安全,勇敢地舍棄自己的生命。後來,這個成語逐漸流傳開來,成為形容英勇無畏、為正義舍生取義的經典詞語。

繁體

《舍身崖》的繁體寫法是「捨身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舍」字的寫法為「捨」,而「崖」字的寫法為「厓」。

例句

1. 為了保衛家鄉,他毅然決然地沖上了舍身崖。

2. 這位醫生在搶救病人時,展現了舍身崖的精神。

組詞

舍棄、舍己為人、崖壁、危崖

近義詞

舍己、舍生取義

反義詞

自私自利、畏縮不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