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遐外的意思、遐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遐外的解釋

邊遠地區;蠻荒之地。外,服外,荒外。 晉 劉琨 《勸進表》:“臣等各忝守方任,職在遐外,不得陪列闕庭,共觀盛禮。” 元 家铉翁 《題<中州詩集>後》:“亦有生於四外,奮於遐外,而道學文章,為世所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遐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1. 字面本義

    “遐”指遙遠、久遠(如“遐方”指遠方),“外”指外部、邊界之外。二字組合原指地理空間上的邊遠之地,即遠離中心區域的疆域或境外。例如唐代柳宗元《代裴中丞賀分淄青為三道節度表》中“宇宙清泰,遐迩昭蘇”的“遐”即表此意。

  2. 引申義

    在文化語境中,“遐外”可引申為超越常規認知或主流範圍的存在,既指物理距離的遙遠,也隱喻精神或認知層面的超脫。如《漢書·司馬相如傳》載“遐迩一體”即強調遠近地域的統一性,反向印證“遐外”的疏離特性。

權威引用參考:

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版,第10卷第101頁)及《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第1573頁)對“遐”“外”的單獨釋義與複合詞用例分析。具體文獻用例可查閱《柳宗元集》卷三十八(中華書局,1979年點校本)及《漢書》卷五十七(中華書局,1962年點校本)。

現代延伸:當代使用中,“遐外”多出現于文學或學術文本,形容地理或文化意義上的邊緣地帶,如“遐外部落”“遐外文明”,強調其與中心體系的差異性。

網絡擴展解釋

“遐外”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á wài,其核心含義指邊遠地區或蠻荒之地,常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具有書面語色彩。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使用場景與例句

  1. 古代公文:
    • 晉代劉琨《勸進表》:“臣等各忝守方任,職在遐外,不得陪列阙庭,共觀盛禮。”
      (意為:臣等在邊遠之地任職,無法參與朝廷盛典。)
  2. 文學描述:
    • 元代家铉翁提到“奮於遐外”,指在偏遠之地發奮治學。

近義詞與相關詞


注意事項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和漢典“遐”字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傲霜百葉竹表面活性劑别族炳炳烺烺承志齒如含貝褫削抽擢慈景從此往後倅樽打船淡冶雕蟲篆刻笃敬奪氣搤腕方牀風華附結凫子割愛個錢毫安黑牛生白犢火缽炯思踡跼隽輔開華結果款縫恇駭來代戀戰厘革輪驺谟拜拿賊拿贓片段瞟眇萍飄牽絲攀藤傾耳細聽情冤窮年沒世髯戟媆媆神世沈郁試職肆享太壇停眠通陌團司僞薄痿者不忘起蝸牛廬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