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面寒鐵的意思、冷面寒鐵的詳細解釋
冷面寒鐵的解釋
比喻公正廉潔,不怕權貴的官員。
詞語分解
- 冷面的解釋 形容态度嚴峻貴戚震懼,目為冷面寒鐵。;;《明史;周新傳》詳細解釋.淡而不紅的面色。 宋 蘇轼 《岐亭》詩之四:“何從得此酒,冷面妬君赤。定應好事人,千石供 李白 。”.冷臉子。《醒世恒言·大樹坡義
- 鐵的解釋 鐵 (鐵) ě 一種金屬元素,工業上用途極廣,可以煉鋼,可制各種器械,亦是生物體中不可缺少的物質。 形容堅硬:鐵拳。鐵軍。鐵騎。金戈鐵馬。鐵漢。鐵蹄。鐵腕。 形容确定不移:鐵铮铮。鐵的紀律。鐵證。 形
專業解析
冷面寒鐵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鮮明意象的成語,常用來形容人神情嚴肅冷峻、剛正不阿,執法嚴明無私。其含義可從字面與引申義兩方面解析:
-
字面拆解與意象:
- 冷面: 指面部表情冰冷、嚴肅、毫無笑容或溫情,給人以難以接近、不徇私情之感。
- 寒鐵: “寒”指冰冷,“鐵”指堅硬、剛強、不可彎曲。寒鐵常指古代兵器或刑具(如鐵尺、鐵索),其特性是冰冷堅硬、質地剛強、不易腐蝕,象征着剛直、堅定、公正無私、不可動搖。
- 組合意象:将人的面容比作冰冷的鐵面,整體營造出一種威嚴、冷峻、剛硬、不近人情(特指不徇私情) 的強烈形象。
-
引申義與核心内涵:
- 形容人神情嚴肅冷峻: 指一個人的面部表情總是非常嚴肅、不苟言笑,甚至顯得冷漠嚴厲,讓人望而生畏。
- 形容人性格剛直、執法嚴明: 這是更核心和常用的含義。特指執法者或掌權者公正無私、不畏權貴、執法如山、鐵面無情。他們像冰冷的鐵一樣,不為私情所動,不為利益所誘,不畏強權所迫,嚴格按照法律或規則辦事,不講情面。
- 象征公正與威嚴: 該成語常用來贊頌那些在司法、監察或管理職位上,能夠堅守原則、維護正義、不偏不倚的人物。
權威典籍與曆史用例佐證:
此成語的形成與運用有着深厚的曆史文化背景,尤其在描述古代清官、直臣時常用:
- 《明史》記載: 最著名的典故出自《明史·周新傳》。周新是明朝永樂年間的著名清官,官至按察使(主管一省司法監察)。他執法嚴峻,不避權貴,被百姓稱為“冷面寒鐵”。書中記載:“京師中至以其名怖小兒,辄皆奔匿”(京城裡甚至用他的名字來吓唬小孩,小孩一聽就吓得跑開躲起來),足見其威嚴與剛正之名。此典充分體現了“冷面寒鐵”形容執法者威嚴無私、令人生畏的核心含義。來源:《明史·卷一百六十一·列傳第四十九》
- 《漢語大詞典》釋義: 作為現代權威辭書,《漢語大詞典》對“冷面寒鐵”的釋義精煉準确:“比喻公正嚴明,不畏權貴的人。” 來源:《漢語大詞典》
“冷面寒鐵”通過“冰冷的面容”和“寒冷的鐵器”這兩個極具沖擊力的意象組合,生動刻畫了人物外表冷峻嚴肅、内心剛直堅定、執法公正無私、不畏強權的特質。它不僅是外貌神情的描寫,更是對剛正不阿、鐵面無私品格的極高贊譽,尤其在形容司法、監察等需要高度公正性的職業人物時最為貼切。其權威性源于經典史籍(如《明史》)的明确記載和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的規範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冷面寒鐵”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該成語比喻公正廉潔、不畏權貴的官員,強調其剛正不阿的品格。字面可理解為“冷峻的面容,如寒鐵般堅定”,既體現嚴肅的外表,也暗含内在的清廉與正直。
二、出處與典故
出自《明史·周新傳》,記載明代官員周新的事迹。他任監察禦史時敢于彈劾權貴,令皇親國戚畏懼,稱其為“冷面寒鐵”。後民間甚至用此名吓唬孩童,足見其威嚴。
三、用法與結構
- 語法結構:偏正式成語,可作賓語或定語。
- 感情色彩:中性,多用于褒義語境。
- 示例:
“他執法如山,素有冷面寒鐵之稱。”
四、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表情冷漠如鐵”,但這一說法較少見且與權威典籍記載不符,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讀,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若需進一步了解周新的事迹或成語演變,可參考《明史》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叆靅查對抄寫抽援倒亂砥德第二乘豐彩複原改物幹娘更夫公斂挂累顧避貴祿瞽人孤詣谾谼甲門檢事季常之懼羁鴻陵表麗谯利入路食露晞馬扁面光鳴絲南陔尼格羅人滂洽潑腳子貨起伯清涼宮繞繞三八節三鹿郡公商彜夏鼎折麻攝影藝術詩商詩書禮樂師太書椠斯夾巴隨遇跳駝子秃角犀脫椠鏏鼎違規文化人窩氣無量數武裝工作隊鄉俚弦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