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濡蹟”。1.謂滞留。 晉 陸機 《門有車馬客行》:“念君久不歸,濡迹涉 江 湘 。”
(2).駐足。喻出仕。《後漢書·荀爽傳論》:“意者疑其乖趣舍,餘竊商其情,以為出處君子之大緻也。平運則弘道以求志,陵夷則濡跡以匡時。” 清 秦笃輝 《平書·人事篇上》:“ 荀淑 正言于 梁氏 用事之日;子 爽 濡迹于 董卓 專命之朝。”
見“ 濡跡 ”。
“濡迹”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rú jì,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滞留
指停留、久居某地。例如晉代陸機《門有車馬客行》中“念君久不歸,濡迹涉江湘”,描述因思念而久滞他鄉的情景。
駐足喻出仕
引申為出仕為官,含主動參與時政之意。《後漢書·荀爽傳論》提到“陵夷則濡跡以匡時”,指在時局動蕩時入仕以匡扶社稷。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的詳細例證。
《濡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沾濕”的意思。形容物體表面被液體或濕氣沾濕。
《濡迹》這個詞的部首是“氵”(三點水),它是指與水相關的事物。它的總筆畫數是15畫。
《濡迹》這個詞的來源較為古老,并且在古代的文學作品中經常被使用。它通常用來形容物體的表面被水或濕氣所沾濕。
《濡迹》這個詞的繁體字為「濡迹」。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對于《濡迹》這個詞,古代的寫法可能是「濡蹟」。
以下是一些使用《濡迹》這個詞的例句:
他的眼睛紅紅的,好像剛剛流淚濡迹未幹。
昨夜的雨水濡迹還殘留在窗戶上。
《濡迹》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不同的詞組,例如:
濡濕、濡潤、濕濡、濡染等。
與《濡迹》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濕潤、潮濕、滲濕。
與《濡迹》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幹燥、幹涸、幹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