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耗的意思、荒耗的詳細解釋
荒耗的解釋
謂遭災減産,民用空竭。《後漢書·伏湛傳》:“ 漁陽 以東,本備邊塞,地接外虜,貢稅微薄。安平之時,尚資内郡,況今荒耗,豈足先圖?”《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四年》:“今天下初定,前者 文泰 之來,勞費已甚,今借使十國入貢,其徒旅不減千人。邊民荒耗,将不勝其弊。”
詞語分解
- 荒的解釋 荒 ā 年成不好,收成不好:荒年。災荒。防荒。備荒。 長滿野草,或無人耕種:荒蕪。荒地。開荒。 廢棄:荒廢。荒疏。荒置。業精于勤,荒于嬉。 冷落偏僻:荒村。荒郊。荒落(?)(a.荒涼冷落;b.荒疏衰退
- 耗的解釋 耗 à 減損,消費:耗損。耗費。耗資。消耗。 拖延:耗時間。 音信,消息:噩耗(人死的消息)。兇耗。 筆畫數:; 部首:耒;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荒耗"是一個較為書面化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因荒廢、懈怠或管理不善而導緻的時間、精力、財物等無謂地消耗或浪費。它強調的是一種因主觀疏忽或客觀條件惡劣造成的損失狀态。
以下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
本義與核心含義:
- 荒: 本義指土地無人耕種而長滿野草,引申為荒廢、廢棄、懈怠、歉收、災荒等義。
- 耗: 本義指消耗、減損、虧損,引申為花費、損失、消息(指音信)等義。
- 荒耗: 二字結合,字面意思是因荒廢、懈怠或災荒而造成的消耗、減損。其核心在于強調無益的、過度的、因管理不當或環境惡劣導緻的損耗。它描述的是一種資源(時間、金錢、物資、精力等)被白白浪費或損失的狀态。
-
引申義與常見用法:
- 指時間、精力的虛擲: 形容無所事事或效率低下,導緻寶貴時間或精力被浪費。例如:“終日荒耗光陰,一事無成。”
- 指財物、資源的浪費: 形容管理不善、揮霍無度或決策失誤導緻財物損失。例如:“公司因管理混亂,資金荒耗嚴重。”
- 指因災荒、戰亂等導緻的損耗: 在曆史文獻中,常指因自然災害、戰争等不可抗力造成的人口減少、物資匮乏、經濟凋敝。例如:“連年戰亂,民生荒耗。”
- 指精神、意志的消磨: 形容長期無所作為或處于困境中導緻的精神萎靡、意志消沉。例如:“長期賦閑在家,精神日漸荒耗。”
-
詞性:
- 主要作動詞使用,表示消耗、浪費的行為或狀态。例如:“荒耗資財”、“荒耗時日”。
- 有時也可作名詞,指消耗、浪費的結果或狀态。例如:“避免不必要的荒耗”。
-
語境與感情色彩:
- 通常用于較為正式或書面化的語境。
- 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表達對無謂消耗、浪費行為或狀态的不滿、批評或惋惜。
-
同義詞與近義詞:
- 浪費、耗費、損耗、虛耗、靡費、揮霍、空耗。
- 區别: “荒耗”更強調因“荒廢”(懈怠、管理不善、環境惡劣)這一原因導緻的消耗,而“浪費”、“揮霍”等詞則更側重于行為本身的無節制或不當。
-
反義詞: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網絡版): 該詞典是漢語詞彙研究的權威工具書,對“荒耗”一詞有明确的釋義和例證。您可以訪問其官方網站或授權數據庫查詢詳細條目。來源:漢語大詞典 - 網絡版 (請注意,訪問完整内容可能需要訂閱或權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作為規範現代漢語詞彙的權威詞典,雖然對非常用詞的收錄可能不如《漢語大詞典》詳盡,但其釋義精準可靠。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 商務印書館 (此為商務印書館産品介紹頁,詞典本身為紙質版,其内容得到學術界廣泛認可)。
- 古籍用例佐證:
- 《漢書·食貨志上》:“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産何得不蹷!…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罷夫羸老易子而齩其骨。政治未畢通也,遠方之能疑者并舉而争起矣,乃駭而圖之,豈将有及乎?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財有餘,何為而不成?…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 賊斂暴虐,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當具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于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責者矣。… 歲惡不入,請賣爵子。” (此段描述了因統治不善、賦斂無度、天災人禍導緻社會財富“荒耗”凋敝的景象,其中“物力必屈”、“歲惡不入”等皆可視為“荒耗”的具體表現)。
- 漢·賈誼《論積貯疏》中的相關論述也反映了古代社會對資源“荒耗”的憂慮。來源:相關古籍可通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或 國學大師 等網站查詢原文。
“荒耗”意指因荒廢、懈怠、管理不善或災禍等原因造成的無益消耗與浪費,涉及時間、精力、財物乃至精神意志。它是一個帶有貶義色彩的書面詞彙,核心在于強調損耗的“無謂性”及其背後的“荒廢”原因。在運用時需注意其語境和感情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
“荒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釋,具體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過度消耗資源、不加節制地浪費,常用于批評個人或組織在資源使用上的不負責任行為,可能由貪圖享樂、缺乏節約意識或管理不善導緻。
二、曆史文獻中的延伸含義
在古代典籍中,“荒耗”多指因災害導緻經濟衰退、民生困頓的狀态。例如:
- 《後漢書·伏湛傳》提到“荒耗”描述漁陽地區因災減産、民生凋敝的情況。
- 《資治通鑒》記載唐太宗時期因過度勞役導緻“邊民荒耗”,強調災害或政策失誤引發的資源枯竭。
三、使用場景對比
角度 |
現代用法 |
古代用法 |
核心原因 |
人為浪費、管理不善 |
自然災害、政策失誤 |
典型語境 |
批評資源浪費行為 |
描述災後社會經濟狀況 |
四、注意事項
- 現代語境下更側重主觀浪費行為,古代則多與客觀災害關聯。
- 權威性較高的現代詞典(如)解釋更貼近日常使用,而古籍引證需結合曆史背景理解。
如果需要進一步分析具體例句或語境差異,可提供更多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骜愎白額将軍頒奬薄技在身鮑人豹飾蝙蝠遲疑顧望出落的據颠毛種種丁零當啷發禮煩淫烽燹糞穢父慈子孝骨骼肌鬼巫含混旱龍晦迹溷厠壺天僵蹶挢拂交流劫略極醉具足戒開戶科教坑降诓誘婪濁遼塞陋舉栾茶鸾鳳書廬居買辦階級難谌鳥注貔武瞧見惹口面人文榮敷少林寺升阻比審形拾遺補阙天蔭踢鍵兒忘記亡羊得牛危象霧裳相杵習而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