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年馑的意思、年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年馑的解釋

方言。荒年。

例句:

爺爺常常說起的“年馑”,意指民國十八年發生在陝西關中的大饑荒,又名“民國十八年年馑”。

《陝北民歌選·信天遊》:“拔下了苦菜渡年馑,交下了朋友毀名聲。”

丁玲 《太陽照在桑幹河上》十三:“他還有一個兒子,丈夫走後家裡就更沒法過活,過不下去,又遭年馑,沒有法,公公把她賣給一個跑買賣的了。”

路遙《平凡的世界》:“如果天再不下雨,今年又将是一個年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年馑”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因自然災害或社會動蕩導緻的嚴重饑荒年份。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年馑”中的“年”指年份,“馑”本義為蔬菜和野菜都無法獲得(《說文解字》),後引申為糧食絕收的荒年。因此,“年馑”特指某一年份發生的大規模饑荒,常與特定曆史事件關聯。

  2. 曆史實例
    在陝西關中地區,“年馑”常指1929年至1931年(民國十八年)的大饑荒。這場災害由持續幹旱引發,導緻農作物絕收,餓殍遍野,成為當地集體記憶的重要部分。

  3. 文學與方言使用
    該詞多見于北方方言和文學作品中,例如《陝北民歌選·信天遊》用“拔下苦菜渡年馑”描繪百姓以野菜充饑的苦難,丁玲的小說《太陽照在桑幹河上》也借“年馑”反映社會動蕩下的民生疾苦。

  4. 與“饑馑”的差異
    “饑馑”泛指饑荒,不限定時間範圍;而“年馑”更強調特定年份的災荒,具有更強的時空指向性。

“年馑”既是描述饑荒的曆史術語,也承載了特定地域的文化記憶。如需進一步了解“馑”的字源演變,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年馑》的意思

《年馑》是一個成語,它是指由于減産、災荒等原因造成的饑荒年份。在這樣的年份,人們面臨糧食緊缺,生活困苦。這個詞主要指某個年度,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時期的嚴重糧食不足。

《年馑》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年馑》的拆分部首是“⺀”和“⽰”,其中“⺀”是“乂”的古體,“⽰”是表示作物的象形字。

《年馑》的總筆畫數是16畫(“⺀”為3畫,“⽰”為13畫)。

《年馑》的來源

《年馑》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耕社會。在農業發展尚不完善的年代,自然災害或其他因素常會導緻糧食減産,從而引發饑荒,稱為“年馑”。

《年馑》的繁體

《年馑》的繁體是「年饑」。

《年馑》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年馑》在古時候的寫法是「年飢」。

《年馑》的例句

1. 那一年是個年馑,人們饑寒交迫,生活非常艱難。

2. 大規模的年馑使得無數人陷入了饑荒之中。

《年馑》的組詞

年馑期、度過年馑、年馑時期

《年馑》的近義詞

年饑、年荒、年災

《年馑》的反義詞

豐年、豐收、豐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