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迎送。 宋 葉適 《運使直閣郎中王公墓志銘》:“及公攝 閬 而遽去,去 常 而復遊也,畫像以祠,刊石以紀,傾郭而逆送,扶舟而後先不絶也。”《宋史·食貨志上五》:“ 熙寧 以前,散從、弓手、手力諸役人常苦逆送。”
“逆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解釋可歸納如下:
基本含義
根據多數權威來源(如、、),“逆送”意為“迎送”,即迎接與送行,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宋史》提到“諸役人常苦逆送”,指差役頻繁承擔迎送任務。
詳細解釋
該詞由“逆”(迎接)和“送”(送行)組合而成,強調雙向的接待行為。宋代葉適在墓志銘中描述“傾郭而逆送”,指百姓集體迎送官員的場景,體現古代禮儀中的雙向互動(、)。
其他可能的引申義
個别現代解釋(如)提到“逆向送回”,形容善意被誤解而反受困擾。但此用法未見于古籍,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衍生義,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古漢語研究,描述古代官民、人際間的迎送活動,如《宋史》中差役的職責(、)。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宋史》原文以獲取更詳盡的古典用例。
逆送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往相反的方向送去。它通常用來形容物品或信息等在原本的方向上出現了錯誤或颠倒。
逆送這個詞由「辶」和「送」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
逆送這個詞最早見于《周易·夬》:“彖曰:雨於下,天數於上,地無霜,井逆于上。君子以逆德行。”這裡的逆送含義是指水井的水往上倒灌,借以比喻君子時刻要追求逆天而行。
逆送這個詞的繁體字為「逆送」,拆解方式和簡體字相同。
逆送在古時的漢字書寫中可能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例如在小篆字中,逆送的寫法為「逆送」。
1. 這個包裹被快遞公司逆送到了我們之前的住處。
2. 由于郵局的錯誤,我的包裹逆送了三次才最終送到我手上。
逆流、逆境、逆天、逆水行舟、逆耳忠言等。
送錯、送反。
正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