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務的意思、戎務的詳細解釋
戎務的解釋
軍務。 唐 李逢吉 《奉送李相公重鎮襄陽》詩:“終期謝戎務,同隱 鑿龍山 。” 明 吳承恩 《開府介川毛公德政頌》:“ 嘉靖 壬戌,大公祖 介翁 督漕政於 淮南 ,兼戎務撫臺之重。”
詞語分解
- 戎的解釋 戎 ó 古代兵器的總稱。 軍隊,軍事:兵戎。投筆從戎(指文人從軍)。戎裝。戎馬。 古代稱兵車:禦戎。 大:戎功。 稱(方言,音如“農”):“戎有良翰”。 中國古代稱西部民族:西戎。戎狄。 姓。 筆畫
- 務的解釋 務 (務) ù 事情:事務。任務。公務。特務。不識時務(不認識時代潮流和當前形勢)。 從事,緻力:務工。務實(從事或讨論具體的工作)。務虛。當務之急。 追求:好(刼 )高務遠。 必須,一定:務必。務須
網絡擴展解釋
“戎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軍務,即與軍事相關的事務。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róng wù
- 詞性:名詞
- 釋義:指軍隊管理、戰争籌備等軍事事務。
字詞分解
- 戎:
- 本義為兵器、武器(如“兵戎”),後引申為軍事、軍隊(如“戎馬”“投筆從戎”)。
- 古代也指中國西部的少數民族。
- 務:
- 指事務、職責(如“公務”“任務”),或表示從事、緻力于某事(如“務實”)。
- 組合含義:兩字結合後,特指與軍事相關的職責或事務。
曆史文獻用例
- 唐代:李逢吉在《奉送李相公重鎮襄陽》中寫道:“終期謝戎務,同隱鑿龍山”,表達卸任軍職後歸隱的願望。
- 明代:吳承恩在《開府介川毛公德政頌》中提到官員“兼戎務撫臺之重”,描述其同時管理軍事與政務的職責。
- 唐代史實:李惟嶽因“擅掌戎務”被記載,反映古代對軍事權力的掌控與争議。
使用場景
-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曆史叙述,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學術研究或文學創作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舊唐書》《明史》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戎務的意思
戎務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與軍事有關的事務。在古代中國,戎務通常指的是國家軍事方面的管理、組織和決策。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戎務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戈和務,共計13個筆畫。
來源
戎務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戰争時期。戎指的是戰争、軍事,務指的是事務、職責。兩者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戎務這個詞彙。
繁體
戎務的繁體字為「戎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戎務的古時候寫法為「戈務」,不同的字形但含義相同。
例句
1. 曆史上的将領們都承擔着重大的戎務。
2. 政府決定成立專門的部門負責處理戎務。
組詞
戎術、戎行、戎機、戎馬、戎裝、戎器等。
近義詞
軍務、軍事、軍國、軍政等。
反義詞
民務、民事、民國、民政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