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兵戈的意思、兵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兵戈的解釋

(1).指兵器。 唐 李白 《大獵賦》:“韜兵戈,火網罟。”

(2).指戰争。 漢 趙晔 《吳越春秋·阖闾内傳》:“欲興兵戈,以誅暴 楚 。”《後漢書·獨行傳·谯玄》:“時兵戈累年,莫能脩尚學業。”《三國演義》第九六回:“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復廢法,何以讨賊耶?” 清 周亮工 《即席次韻贈信州周公鼎》詩:“兵戈十載後,窮巷遠遊人。”

(3).指軍隊。 唐 黃滔 《景陽井賦》:“玉樓之絲管宵咽,桂岸之兵戈晝逼。” 宋 嶽飛 《奉诏移僞齊檄》:“順逆二途,蚤宜擇處。兵戈既逼,雖悔何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兵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解釋:

  1. 指兵器
    原意為古代戰争中的武器,如戈、矛等。例如唐代李白《大獵賦》中“韬兵戈,火網罟”,這裡的“兵戈”即指兵器。也提到,“兵”指軍隊,“戈”為戰争器械,組合後直接關聯武器。

  2. 指戰争
    引申為軍事沖突或戰亂。如《後漢書》記載“時兵戈累年,莫能脩尚學業”,描述戰争長期持續的狀态。的例句“兵戈不息”也印證了這一含義。

  3. 指軍隊
    在特定語境中可代指軍隊。例如宋代嶽飛《奉诏移僞齊檄》中“兵戈既逼,雖悔何追”,此處“兵戈”即指敵方軍隊。和均提到這一用法。

使用場景與補充說明

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等提供的具體案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兵戈: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兵戈是一個漢字詞語,總體來說,它代表着戰争、沖突和戰鬥的含義。根據漢字構造規則,可以将兵戈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八”和“戈”。它共有10個筆畫,将“八”部分稱為“兩點水”,而“戈”部分則稱為“戈的首字底”的筆畫構造。

兵戈:來源和繁體

據曆史記載,兵戈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的《說文解字》中,意為兵器。兵戈在漢字中屬于一種官方重立字。對于繁體字,兵戈仍然保留了八個筆畫,但是部分繁體字會采用不同的寫法,如謀、設,并沒有改變原義。

兵戈: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會略有不同,兵戈并不例外。一種古代寫法中,八的部分像個捧着杯子倒着寫的六,并且有直線連接至稍微彎曲的戈。在另外一種寫法中,八的部分像兩個平行的橫線,下方連接着戈的圖形。這些寫法的變化是古人書寫方式的體現,但整體來說,它們都指向戰争和沖突。

兵戈: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兵戈作為一個詞語,常常被用來描述戰鬥或沖突的場景。以下是幾個例句:

  1. 兵戈四起,戰火連天。
  2. 曆史上兵戈不斷,人民痛苦不堪。

以下是幾個與兵戈相關的詞語: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對兵戈這個詞的意思、構成和用法有了深入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