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意的意思、上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意的解釋

君上的心意、意旨。《文子·上禮》:“羣臣推上意而壞常,疎骨肉而自容。”《新唐書·顔真卿傳》:“權寵日甚,道路以目,上意不下宣,下情不上達,此權臣蔽主,不遵 太宗 之法也。”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巴延三》:“時有上親侍小内臣 鄂羅裡 ,人素聰黠,頗解上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上意"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主要體現為以下核心釋義及用法:


一、核心釋義

  1. 帝王的旨意

    指古代君主或最高統治者的命令、意圖或心意。此義項在古代文獻中最為常見,強調皇權的至高無上性。

    例:

    《史記·酷吏列傳》:"上意欲有所為,法吏辄深文巧诋。"(帝王意圖推行某項政策,執法官吏便苛刻羅織罪名。)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1卷,第718頁。

  2. 上級的意圖

    引申為上級領導或尊長的想法、指示,多用于正式或官僚語境。

    例:

    清代公文:"此事須體察上意,謹慎辦理。"(此事需揣摩上級意圖,謹慎處理。)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138頁。


二、語境中的延伸含義

  1. 迎合尊長心意

    作動詞時,指揣摩并順從尊者的意願,含策略性奉承之意。

    例:

    《漢書·佞幸傳》:"(鄧通)以濯船為黃頭郎,能上意。"(鄧通因擅長劃船擔任黃頭郎,并能迎合皇帝心意。)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年,第1356頁。

  2. 宗教與哲學中的"天意"

    在部分典籍中,"上"可代指"天",故"上意"亦指天意或自然法則。

    例:

    《莊子·天道》:"順之以天理,應之以自然。"(順從天理,順應自然。)

    注:此義項雖非直接對應,但語源邏輯相通。

    來源:《中國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


三、現代使用注意

現代漢語中,"上意"多用于曆史研究、文學作品或特定公文場景,日常口語極少使用。需注意其古典色彩,避免與現代詞彙混淆。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3.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4. 《中國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上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現代常用義和古代特定用法兩種解釋。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現代漢語解釋
    指言語或行動中隱含的深層意圖,強調超越表面表達的真實目的。例如在溝通或文學作品中,需透過字面含義理解作者的“上意”。

  2. 古代特定用法
    專指君主的意志或旨意,常見于曆史文獻。如《新唐書》中“上意不下宣”即指君主的心意未能傳達至臣民。

二、使用場景

三、注意事項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代典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書》《管子》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嗌嘔凹榻白鷳半歇寶府被單北苑茶邊徼抄空兒辰序敵方獨木舟堕颠鵝口瘡扶芳甘言美語稿底過火寒浸浸寒衾畫旛槐裡月畫列劃圓防守交厚交通站借公行私繼舅畸翁居物巨型勞心苦思聯號李陵台龍頟漏水露庭呂洞賓奴奴潛畫竊眸棄潰砌陰圈圈喪家之狗沙阜韶粉折口福深渥石樓樹創疏襟朔法坦露亡辜晚鐘違犯韋康未明求衣危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