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索虜的意思、索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索虜的解釋

南北朝 時 南朝 對 北朝 的蔑稱。索指發辮,古代北方民族多有發辮,故稱。《宋書》《索虜傳》。後亦用以稱其他少數民族。 唐 劉知幾 《史通·斷限》:“自五胡稱制,四海殊宅。 江左 既承正朔,斥彼 魏胡 。故 氐 羌 有録,索虜成傳。”《資治通鑒·魏文帝黃初二年論》:“ 宋 魏 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國史,互相排黜,南謂北為索虜,北謂南為島夷。” 胡三省 注:“索虜者,以北人辮髮,謂之索頭也。” 宋 陸遊 《聞虜亂有感》詩:“近聞索虜自相殘,秋風撫劍淚汍瀾。” 章炳麟 《箴新黨論》:“索虜入 關 以後,黨人已絶,而臭味所遺,百年未艾。”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越铎>出世辭》:“ 越 人于是得三大自由,以更生于 越 ,索虜則負無量罪惡,以底于亡。”參見“ 索頭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索虜”是南北朝時期南朝對北朝(及其少數民族)的蔑稱,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1.詞源與構成

2.曆史背景

3.文獻記載

4.語言演變

5.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書·索虜傳》或唐代史評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索虜》的意思

《索虜》是指搜尋并俘獲敵方的戰俘。在軍事領域中,這個詞常被用于描述對敵軍俘虜的行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索虜》由兩個漢字組成。其部首分别為“纟”和“虍”,筆畫依次為3畫和7畫。

來源和繁體

《索虜》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戰争時期,當時用于描述對敵方俘虜的行動。傳承至今,這個詞依然被廣泛使用。

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由于字形演變的原因,筆畫數和部首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索虜》在古時候的寫法和現代基本相同,僅有細微差别。

例句

1. 士兵們奮勇沖鋒,将敵軍索虜後帶回了戰場。

2. 這個團隊成功索虜了一名重要的敵方首領。

組詞

索虜戰、索虜行動、索虜敵首、索虜隊伍

近義詞

搜尋敵方俘虜、擒獲敵軍、緝拿敵人

反義詞

釋放俘虜、放逐敵方、釋放敵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