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輕財重義。《三國志·吳志·朱桓傳》:“然輕財貴義,兼以彊識,與人一面,數十年不忘。”《晉書·儒林傳·徐苗》:“性抗烈,輕財貴義,兼有知人之鑒。”
“輕財貴義”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指輕視財物而重視道義,強調将道德準則置于物質利益之上。該成語由「輕財」(看輕錢財)與「貴義」(崇尚道義)兩個并列結構組成,體現對物質與精神價值的取舍态度。
最早見于《三國志·吳志·朱桓傳》記載:“然輕財貴義,兼以強識,與人一面,數十年不忘。”此句通過朱桓的事迹,展現了該品質在曆史人物中的具體表現。
近義詞 | 反義詞 |
---|---|
輕財重義 | 見利忘義 |
仗義疏財 | 愛財如命 |
該成語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中“義利之辨”的價值觀,與儒家“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的思想一脈相承。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對誠信、社會責任等核心價值觀的推崇。
示例:如《北齊書》載高乾“少時輕俠,長而修改,輕財重義”,體現了人物品格的轉變過程。
輕財貴義是指輕視財富而重視道義的一種品質。它強調人們在面對利益與原則的沖突時,選擇堅守道義、追求正義而不受財富誘惑的行為準則。
拆分部首和筆畫:
輕(車部,3畫)財(貝部,9畫)貴(貝部,9畫)義(讠部,3畫)
來源:
《輕財貴義》最早出自《周易·觀卦》:“夫輕財者殘其德。”意思是輕視財富的人會破壞自己的道德品質。後來,這個詞逐漸被廣泛運用,并成為社會道德的重要準則之一。
繁體字:
輕財貴義
古時候漢字寫法:
輕:輕(車部)
財:財(貝部)
貴:貴(貝部)
義:義(羊部)
例句:
他心态謙遜,對金錢看得很淡,一直秉持着輕財貴義的原則。
組詞:
輕狂、財主、貴人、義務
近義詞:
崇高、高尚、正直
反義詞:
重財輕義、唯利是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