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示反诘。相當于怎麼可以。《左傳·哀公七年》:“大國不以禮命于諸侯,苟不以禮,豈可量也?”《漢書·史丹傳》:“且皇後謹慎,先帝又愛太子,吾豈可違指!” 金 王若虛 《五經辨惑》:“論事者顧是非何如耳,豈可以人而移之?” 清 李漁 《巧團圓·拉引》:“老爺要去會他,豈可不通知一聲,叫他前來迎接?”
“豈可”是一個文言色彩較濃的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反問語氣,表達否定或勸阻的語義。以下是對其詳細解析:
古代文獻用例
現代用法
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如議論文、演講中,增強語氣。例如:“此事關系重大,豈可草率決定?”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完整用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豈可(qǐ kě)是一個常用的漢語詞彙,表示質疑、否定、反駁等含義。該詞的部首拆解為“山”和“口”,總共有9畫。
“豈可”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并在漢語中流傳至今。它的繁體字為“豈可”,除了形狀稍有不同外,兩者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豈可的字形略有變化,比如在隸書和篆書中,豈可的形狀可能稍有差異,但總體上仍保持了山峰與口的組合。
1. 豈可如此草率行事?(表示反對和質疑,意思是“怎麼可以這樣馬虎呢?”)
2. 衆人都說他榮華富貴,豈可想他竟是一位乞丐?(表示否定和懷疑,意思是“怎麼可能想到他是一個乞丐呢?”)
1. 豈有此理(表示質疑和反駁,意思是“怎麼有這樣的道理呢?”)
2. 豈料(表示出乎意料,意思是“沒想到”)
3. 豈因噎廢食(表示斤斤計較,不肯讓步,意思是“難道因為被噎住就放棄吃東西嗎?”)
1. 怎可(意思相似,都是表示否定或反駁)
2. 安可(反義詞,表示同意和允許)
1. 何以(表示疑問和問詢)
2. 可以(表示同意和允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