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刀的意思、容刀的详细解释
容刀的解释
(1).作装饰品用的佩刀。《诗·大雅·公刘》:“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郑玄 笺:“进玉瑶容刀之佩。” 朱熹 集传:“容刀,容饰之刀也。”《释名·释兵》:“佩刀,在佩旁之刀也。或曰容刀,有刀形而无刃,备仪容而已。”《隋书·礼仪志四》:“字有脱误者,呼起席后立;书迹滥劣者,饮墨水一升;文理孟浪,无可取者,夺容刀及席。”
(2).谓能容纳小船。《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郑玄 笺:“不容刀,亦喻狭。小船曰刀。”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第宅復閎壮,园亭之胜,甲一邑,园中有池,可容刀。”
词语分解
- 容的解释 容 ó 包含,盛(唍 ):容器。容量(刵 )。容积。容纳。无地自容。 对人度量大:容忍。宽容。 让,允许:容让。不容人说话。 相貌,仪表,景象,状态:容止。容颜。容光。容貌。仪容。军容。市容。阵容。姿
- 刀的解释 刀 ā 用来切、割、斩、削、砍、刺、铡的工具:刀子。刀兵。刀法。剪刀。镰刀。 中国的纸张计量单位:一刀合一百张。 古代的一种钱币,因其形如刀故称:刀币。 姓。 笔画数:; 部首:刀;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容刀”一词在汉语中属于古语词,其含义可以从字源和古代文献使用两个方面来理解:
-
本义:佩刀,用作仪容装饰的刀
- “容”在此指仪容、装饰。
- “刀”指兵器。
- 合起来,“容刀”最初指古代贵族或官员佩带在身上,主要起装饰作用、彰显身份威仪的刀剑,而非实战兵器。它象征着佩戴者的地位和威仪。
- 文献佐证: 此义最直接的来源是《诗经·卫风·芄兰》:“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这里的“容”后世学者(如朱熹《诗集传》)常解释为“容刀”,指佩刀。虽然诗中未直接出现“容刀”二字,但传统训诂学将“容”释为“容刀”已成为经典解释,意指佩玉和佩刀是当时贵族成人的标志性装饰。《释名·释兵》也提到:“佩刀,在佩旁之刀也…或曰容刀,有刀形而无刃,备仪容而已。” 这更明确指出了“容刀”作为仪仗装饰物的性质。
-
引申义:宽容的胸怀(比喻义)
- 此义较为罕见,是将“容刀”二字拆解后产生的比喻。
- “容”取“容纳、包容”之意。
- “刀”象征锋利、伤害。
- 合起来,“容刀”比喻能包容(容纳)像刀锋一样尖锐、容易造成伤害的言论或事物,即形容人胸怀宽广,有雅量。
- 文献佐证: 此义在古代文献中用例极少,更多是现代人对字面的引申理解。其思想根源可追溯至《尚书·君陈》:“有容,德乃大。”强调宽容是美德。后世形容人度量宏大常用“海纳百川”、“宰相肚里能撑船”等,与“容刀”的比喻思路类似,但“容刀”本身作为固定词组表达此意并不常见。
“容刀”的核心含义是古代用作仪仗、装饰的佩刀,体现身份与威仪。其引申义“宽容的胸怀”是基于字面义的比喻,在古代文献中并非主流用法,现代使用也极少。理解该词应着重其本义及在《诗经》等典籍中的文化背景。
参考来源:
- 《诗经·卫风·芄兰》(中华书局点校本《毛诗正义》)
- 朱熹《诗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 《释名·释兵》(中华书局版《释名疏证补》)
- 《尚书·君陈》(中华书局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
网络扩展解释
“容刀”一词在古籍中有两种主要释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
装饰性佩刀
- 指古代礼仪中佩戴的无刃刀形饰物,象征身份而非实用武器。源自《诗经·大雅·公刘》“维玉及瑶,鞞琫容刀”,郑玄注解为玉饰刀鞘的仪容佩具。《释名·释兵》进一步说明:“佩刀……或曰容刀,有刀形而无刃,备仪容而已”。此类佩刀在《隋书·礼仪志》中亦有记载,作为礼仪场合的规范装饰。
-
喻指狭小水域
- 出自《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此处“刀”通“舠”,指小船。郑玄笺注:“不容刀,喻河狭窄”。清代和邦额在《夜谭随录》中沿用此喻,描述“园中有池,可容刀”,意指池塘仅能容纳小舟,突显空间狭小。
两种释义分别源于器物装饰与空间比喻,需结合上下文区分。前者多见于礼仪制度记载,后者则用于文学性的空间描写。
别人正在浏览...
宝刀不老本由避面兵务惨棘操铅操奇逐赢掺掺承诺楚岫打长工到月冻豆腐碓臼烦政丰阜付任概平宫祠公愤过热害渐寒俭黑老包衡服华宗硷瘠交托夹子劫石经解积歉冀阙鞠訩恐急髺发拦路老弗大料计论举缕续民间文学懦庸盘绦劈柴刀浅色前喆契书韶钧生夺硬抢书几私第谈晤铜版纸铜哾通守团头团脑相敝綫膛霄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