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掌記天象曆數之官。《左傳·桓公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禦……日禦不失日,以授百官于朝。” 楊伯峻 注:“天子之日官定曆以頒于諸侯,諸侯之日禦奉之以授百官。” 唐 張說 《和張監觀赦》:“日禦臨雙闕,天街儼百神。”
(2).古代神話中為太陽駕車的神,名 羲和 。禦,通“ 馭 ”。《楚辭·離騷》“吾令 羲和 弭節兮” 漢 王逸 注:“ 羲和 ,日禦也。” 南朝 宋 顔延之 《赤槿頌》:“日禦北至,夏德南宣。” 南朝 梁 沉約 《梁甫吟》:“龍駕有馳策,日禦不停陰。”
(3).指太陽。 隋 江總 《芳林園天淵池銘》:“曉川漾碧,如日禦之在河宿;夜浪浮金,疑月輪之馳水府。”
(4).指帝王的車駕。 唐 李乂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地出東郊迴日禦,城臨南鬥度雲車。” 唐 元稹 《進馬狀》:“臣職居守土,待從無因,羨魏闕之埃塵,猶隨日禦;恨 新豐 之雞犬,亦聽車音。” 唐 杜牧 《奉和白相公聖德和平》:“應須日禦西巡狩,不假星弧北射狼。”
日禦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均具有權威文獻依據:
指太陽在天空中的視運動軌迹,強調其規律性。
來源依據:
《漢語大詞典》釋義“日禦”為“太陽的運行”,并引《文選·顔延之〈車駕幸京口侍遊蒜山作〉詩》“日禦浔記”句為例,李善注:“日禦,謂日行也。”
《尚書·洪範》孔穎達疏提及“日禦”即太陽周天運行的秩序,體現古代天文觀。
計時官吏:古代掌管天文曆法的官職,負責觀測日影以制定曆法。
來源依據:
《周禮·春官》載“馮相氏掌十有二歲……以會天位”,鄭玄注:“日禦謂曆官主日者。”
《左傳·桓公十七年》有“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禦”的職官制度記載。
時間計量單位:指代一晝夜的時間周期。
來源依據:
《宋史·律曆志》以“日禦”為晝夜交替的計量基準,如“日禦一周,星辰麗乎天”。
指神話中為太陽駕車的神祇(如羲和),或借指太陽本身。
來源依據:
《楚辭·離騷》“吾令羲和弭節兮”,王逸注:“羲和,日禦也。”
《山海經·大荒南經》載“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郭璞注:“羲和蓋天地始生,主日月者。”
現代漢語中“日禦”主要用于古籍研究及天文史領域,日常使用頻率較低。《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該詞條,标注為“書面語”。
綜合文獻支持:
“日禦”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神話背景來理解,具體可分為以下幾類:
指負責觀測天象、制定曆法的官員。《左傳·桓公十七年》記載:“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禦……日禦不失日,以授百官于朝。” 其中,“日官”為天子屬官,“日禦”則是諸侯國的對應職位,負責将曆法傳達至百官。
在《楚辭·離騷》等文獻中,“日禦”指為太陽駕車的神“羲和”。如王逸注《楚辭》雲:“羲和,日禦也。” 此處“禦”通“馭”,體現古代對太陽運行軌迹的神話想象。
隋代江總《芳林園天淵池銘》以“日禦”喻太陽:“曉川漾碧,如日禦之在河宿。” 通過詩意化表達,将太陽與神話意象結合。
唐代張說詩《和張監觀赦》中“日禦臨雙闕”一句,以“日禦”代指帝王的車駕,突顯皇權威嚴。
現代語境中,“日禦”也被引申為成語,表示“控制時間、高效安排日程”,但此用法較少見于古籍,更多為現代引申義。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判斷詞義,若需深入考據,可參考《左傳》《楚辭》等原典或權威詞典。
阿修羅孛孛曹伍涔旱策無遺算钗梁鳳嘲诙稱雨道晴傳紅刀兵電磁鐵燔指風雨如晦負柩高芬還回海上之盟和語紅弦惠然肯來狐丘佳能謹勅驚醒稷牛金烏九儀寄韻鞫誓空洞糧械力行蘆虎爐香馬勃煤掌蒙漠墨臣摩捋木披内煉盤家啟導清淡青狐燃火墒壟食茶勢威施診順天遊殊形詭狀縮短透心涼推雄王莊五塥向前鄉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