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械的意思、糧械的詳細解釋
糧械的解釋
軍糧器械。《新唐書·房玄齡傳》:“凡糧械飛輸,軍伍行留,悉裁總之。”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六:“復連破三壘,而十二壘之賊皆宵遁。大獲糧械,軍聲大振。”
詞語分解
- 糧的解釋 糧 (糧) á 可吃的谷類、豆類等:糧食。糧倉。糧荒。彈盡糧絕。 作為農業稅的糧食:公糧。錢糧。 筆畫數:; 部首:米; 筆順編號:
- 械的解釋 械 è 器物,家夥:器械。機械。 武器:械鬥。軍械。繳械投降。 木枷和鐐铐之類的刑具:械系。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糧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軍隊的糧食和軍械,合稱表示軍事後勤保障中的物資基礎。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 構成:由“糧”(軍糧)和“械”(武器、器械)組成,分别對應軍隊生存與作戰的兩大核心物資。
- 作用:糧食保障士兵生存,軍械決定戰鬥力,二者共同構成軍事行動的基礎支撐。
二、曆史出處與文獻引用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
- 《新唐書·房玄齡傳》記載:“凡糧械飛輸,軍伍行留,悉裁總之。” 說明糧械調配是軍事管理的重要職責。
- 清代魏源《聖武記》提到“大獲糧械,軍聲大振”,強調糧械對士氣的直接影響。
三、使用場景
- 古代軍事:多用于描述戰争中的物資籌備與運輸,如“轉運糧械”“軍火糧械可支半年”等。
- 現代語境:現多用于曆史、文學領域,或借喻強調資源保障的重要性。
四、延伸說明
- 管理意義:糧械的統籌能力常被視為将領或政權組織能力的體現,如房玄齡的案例。
- 文化内涵:成語形式突顯漢語凝練性,通過并列表述兩類關鍵物資,強化軍事後勤的綜合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新唐書》《聖武記》等原始資料,或通過權威詞典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二
糧械——解析一個漢字
糧械(liáng xiè)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包括「米」和「木」。它的總筆畫數為13。在簡化字中,糧械的寫法保持不變。這個詞源于古漢語,被廣泛使用于中國傳統文化中。
在繁體字中,糧械的寫法為「糧械」,其部首結構和筆畫數與簡化字相同。繁體字常見于台灣、香港以及其他華人社區中。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糧械的古漢字寫法為「糧轍」。古時期的字形較為繁瑣,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簡化,最終演變為今天所見的樣子。
以下是一些使用糧械的例句:
- 糧械是農業生産的基礎。
- 他在倉庫裡檢查了一下糧械的儲備情況。
- 政府對農戶提供了優惠政策,以保障糧械的供應。
糧械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不同的意義:
- 糧械儲備:指國家或地方政府為了保障糧食供應而儲備的大量糧食及相應設備。
- 動态糧械:指農業生産中不斷更新和改進的糧食生産設備和技術。
近義詞:糧食、食物、谷物。
反義詞:饑荒、食物短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