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傳紅的意思、傳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傳紅的解釋

(1).舊時謂訂婚時男女兩家互送約書和信物。 孫錦标 《通俗常言疏證·婦女》引《金陵雜志》:“傳紅,俗謂之下定。男宅婚既合,由雙冰人封緻女宅,女家用泥金紅全柬,書年庚八字,交冰人,俗稱大賓,送男宅。” ********* 《遲桂花》:“說着就打開包裹,将我們傳紅時候交去的金玉如意、紅綠帖子等,拿了出來,退還了母親。”

(2).指 明 司禮監承皇帝意旨,以硃筆批複内閣送呈文書。 明 劉若愚 《酌中志·見聞瑣事雜記》:“﹝ 鮑忠 ﹞壽踰八望九,尚耳目精明,以楷書寫諭傳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傳紅”是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和傳統習俗兩個層面理解:

一、 字面含義

二、 傳統婚俗中的核心含義 “傳紅”在中國古代及部分地區的傳統婚俗中,是一個重要的儀式環節,特指男方向女方正式送達書寫有男方生辰八字(即“庚帖”)的紅色柬帖。這一儀式标志着:

  1. 正式提親: 是“六禮”中“納采”(提親)之後,“問名”(交換生辰八字)階段的具體體現。男方通過“傳紅”正式向女方請求締結婚約。
  2. 交換庚帖: 紅色的柬帖上寫有男方的姓名、生辰八字等信息。女方收到後,若同意議婚,也會将女方的庚帖(同樣用紅色柬帖書寫)交予男方,即“回紅”或“傳庚”。這個過程是“合八字”的前提。
  3. 象征意義: 使用紅色柬帖,強烈地體現了婚事的喜慶、吉祥和對未來婚姻美滿的祝願。紅色在此處是婚約初步達成的象征。
  4. 初步定盟: “傳紅”及隨後的“回紅”完成,意味着雙方家庭初步認可了這門親事,為後續的“納吉”(訂婚)、“納征”(送聘禮)等儀式奠定了基礎。

三、 現代語境下的引申 在現代漢語中,“傳紅”一詞的使用頻率已大大降低,主要出現在描述古代婚俗或曆史文學作品中。有時也可引申為傳遞喜訊、好消息,但此用法較為少見。

“傳紅”的核心含義源于中國傳統婚俗,指男方在議婚初期,正式向女方送達書寫有男方生辰八字的紅色柬帖(庚帖)的儀式。它象征着提親的誠意、信息的交換(交換庚帖)、婚約的初步達成以及對婚姻吉祥如意的祈願。其字面“傳遞紅色”的意義,在婚俗語境下具體化為傳遞承載着婚約信息的紅色庚帖。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傳紅”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傳統婚俗中的訂婚儀式

指舊時男女雙方家庭在訂婚時互送婚約文書和信物的習俗,俗稱“下定”。具體流程包括:

  1. 交換庚帖:女方用泥金紅紙書寫生辰八字,由媒人(稱“冰人”)送至男方家;
  2. 回贈信物:男方收到庚帖後,回贈金銀、茶葉、果品等物品作為信物。
    • 文獻例證:郁達夫在《遲桂花》中描述了退還傳紅信物的場景;高陽的《紅頂商人胡雪岩》也提到“傳紅”與“入贅”的婚俗安排。

二、明代政務術語

指司禮監官員用朱筆代皇帝批複内閣文書的行為。例如明代宦官劉若愚在《酌中志》中記載了官員鮑忠“以楷書寫谕傳紅”的史實。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提到“傳紅”被引申為傳播紅色思想或革命精神(如、2),但這一用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擴展解釋,需結合具體場景判斷其適用性。

别人正在浏覽...

愛國布八虎本命年碧藉藉賓正踣頓薄宦疢如疾首酬奬辭面聰明誤堆山積海頓楊多元化二連浩特市愕眎發齒告天子構毀沽譽黃環焄羶賤材賈思勰經苑浄者開翦窺窬分毫連棒祿星曼矰面朋靡币明顯淜濆平月前呼後擁青辭青廬青滂侵占親子期制取勘肉頭肉腦喪魂落魄商同射莎世界語水稻順節思想交流夙志天山甜葉菊土炭文狸浯嶼協韻細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