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韻的意思、寄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韻的解釋

寄寓情韻。 清 侯方域 《倪雲林十萬圖記》:“《萬松疊翠》《萬橫香雪》二圖,寄韻設色,并極神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寄韻是漢語音韻學中的特殊押韻現象,指在詩詞創作中,作者因表達需要或格律限制,臨時借用相鄰或音近的韻部進行押韻。其核心特點如下:


一、定義與音韻規則

  1. 鄰韻通押

    指嚴格按《平水韻》分類時,本應分屬不同韻部的字,因實際讀音相近(如主要元音或韻尾相似),在創作中被允許通押。例如:

    • 東韻(如“風”“空”)與冬韻(如“宗”“農”)在唐宋詩中常互借。
    • 支韻(如“知”“枝”)與微韻(如“歸”“飛”)部分字可通押。
  2. 突破韻部限制

    傳統韻書(如《廣韻》)對韻部劃分嚴格,但實際語音演變或方言差異使部分字音接近。詩人通過“寄韻”協調格律與語音自然性,如杜甫《秋興》中“衣”(微韻)與“時”(支韻)互押。


二、功能與價值

  1. 增強創作靈活性

    在近體詩嚴守平仄的框架下,寄韻為詩人提供更多選字空間,避免因韻害意。如蘇轼《赤壁賦》以“舟”(尤韻)押“流”(尤韻),亦兼容“遊”(尤韻鄰韻)。

  2. 反映語音變遷

    唐宋時期部分“寄韻”現象(如“灰”“咍”通押),實為當時實際語音的體現,成為研究中古音變的重要線索。


三、文獻依據

  1. 《佩文韻府》

    清代官方韻書收錄“寄韻”實例,如“元”“魂”“痕”三韻互通,印證其音理基礎(卷三·元韻)。

  2. 《漢語音韻學》(王力著)**

    明确指出:“宋人作詩,鄰韻通押更寬,如東與冬、魚與虞……此皆寄韻之實踐。”(第四章·詩韻)。


四、示例解析

陸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灰韻),尚思為國戍輪台(咍韻)。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咍韻)。

注:“哀”(灰韻)與“台”“來”(咍韻)屬鄰韻通押,體現宋代灰咍合流的語音實際。


參考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寄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寄寓情韻,常見于文學或藝術評論中,指通過作品傳遞情感與韻味。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用法與語境

  1. 文學領域
    用于描述詩歌或文章中通過語言、意象等表達深層情感。例如:“詩中寄韻山水,抒寫隱逸之志。”
  2. 繪畫藝術
    指通過色彩、筆觸等視覺元素傳遞意境,如侯方域對倪瓒畫作的評價。

延伸與關聯


注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清代文獻或藝術評論類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鞍馬勞神敗谷白劇跋足本誼避難趨易慘服藏埋琛賨單獨當胸大小歐陽踶馬餓喙兒女姻親法署奮筆歌功頌德共需觚棱汗巾呵驅緩怠江市減賤焦熬投石鲫瓜兒錦帏訣要拘引狀客氣話老人星連屯勵節伶便淩虧馬面牛頭鳴筝閩海莫夜鲇出溜年高德邵齊德切摯沁人心腑閃殺邵生十思使愚使過送去迎來太平禦覽覃覃陶唐氏吐茹枉然玩花招宛魯矛鮮楚小綿羊瀉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