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虵醫”。1.蝾螈的别名。《方言》第八:“守宮…… 南楚 謂之蛇醫,或謂之蠑螈。” 晉 崔豹 《古今注·魚蟲》:“蝘蜓,一曰守宮,一曰龍子,善於樹上捕蟬食之,其五色長大者,名為蜥蜴,其短而大者名為蠑螈,一曰蛇醫。” 宋 蘇轼 《次韻舒堯文祈雪霧豬泉》:“長笑虵醫一寸腹,銜冰吐雹何時足。” 清 褚人穫 《堅瓠馀集·擊甕》:“ 王彥威 鎮 汴 ,夏旱, 李玘 過 汴 ,因宴, 王 以旱為言, 李 醉曰:欲雨甚易耳,可求蛇醫四頭,石甕二枚。每甕實以水,浮二蛇醫,以木蓋密泥之,分置於鬧處……舊説,龍與蛇醫為親家焉。”
(2).指專治蛇咬傷的醫生。如:許多部隊的醫療隊還主動登門向有經驗的中醫、草醫、蛇醫求教,搜集了大量的秘方、偏方。
蛇醫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名詞,在不同語境下分别指向兩類不同對象。
一、作為中醫治療術語
《中國中醫藥大辭典》将“蛇醫”定義為傳統中醫體系中專門治療毒蛇咬傷的醫師群體。這類醫者通常掌握蛇毒病理特性及解毒方劑配制技術,部分流派會結合草藥外敷、針灸放血等療法實施急救。明代《赤水玄珠》醫籍中記載了蛇醫使用半邊蓮、七葉一枝花等藥材配伍的經典驗方。
二、作為動物别稱
在吳方言區與江淮官話區,“蛇醫”是蝾螈科動物的民間俗稱。《漢語方言大詞典》指出該稱謂源于古代民衆觀察到蝾螈栖息于陰濕環境,且體表紋理與蛇類相似而産生的聯想。清代《雨山類稿》地方志中曾記錄江南地區将東方蝾螈稱為“蛇醫生”,認為其具有驅避蛇類的特性。現代生物學研究證實,蝾螈皮膚分泌的黏液确實含有令蛇類不適的物質。
“蛇醫”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指蝾螈(一種兩栖動物)的别稱,尤其在古代方言中使用。例如《方言》記載:“南楚謂之蛇醫,或謂之蝾螈”。其外形似蛇但有四肢,因此得名。部分文獻也提到“石龍子”等爬行動物可能被歸為蛇醫類。
指專門治療蛇咬傷的醫生。這類醫生可能掌握傳統秘方或草藥療法,尤其在民間醫療中發揮作用。例如,有記載稱“部隊醫療隊向蛇醫求教,搜集偏方”。
提到“蛇醫”作為成語,引申為“無資質行醫者”。但此用法在其他權威來源(如漢典)中未明确提及,可能屬于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需謹慎區分。
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詞義,若涉及醫療行為,請以正規渠道和專業醫生為準。
白癜風白頭宮女鼈鳥兵埶才疏志大朝成暮遍扯捽饬戒齒頄侈聲傳嚷吹帽儲須處之泰然當世無雙訂閲訪察功模貴疎洪流監院椒栢酒節召寂寂機靈絶物刊落空氣污染耒耜樂居戀人落成買鹽棄祿啟示旗校去太去甚任是日日夜夜柔鐵軟節杓風詩集釋駕時見時嘤書樓四平梭倫改革太平無象談譽桃臉涕淚童謡團頭文宴物妖舞知卸磨殺驢隙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