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奧地利的意思、奧地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奧地利的解釋

中歐内陸國。面積839萬平方千米。人口8039萬(1994年)。首都維也納。阿爾卑斯山脈橫貫境内,多瑙河流經東北部。氣候由溫帶海洋性向大陸性過渡。經濟發達。工業部門多。農林牧業并重。旅遊業興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奧地利(Àodìlì)是歐洲中部的一個内陸國家,其漢語名稱具有明确的詞源與地理指代意義。以下是基于詞典釋義與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與詞源

  1. 音譯專有名詞

    “奧地利”是德語“Österreich”的音譯,直譯為“東方王國”(“öst”指東方,“Reich”指王國)。漢語通過音譯方式固定該名稱,專指中歐這一主權國家。

  2. 地理标識

    指位于歐洲中部、阿爾卑斯山脈東麓的内陸國,首都為維也納,官方語言為德語。其國土與德國、捷克、匈牙利等八國接壤。


二、國家概況(權威數據補充)

  1. 政治體制

    實行聯邦議會共和制,由9個聯邦州組成,為歐盟成員國之一。

  2. 經濟與文化地位

    • 經濟: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人均GDP居全球前列,以精密機械、旅遊業為支柱産業。
    • 文化:被譽為“音樂之國”,是莫紮特、舒伯特等作曲家的故鄉;維也納金色大廳為世界級音樂殿堂。
  3. 人口與面積

    據聯合國2023年數據,人口約900萬,國土面積83,879平方公裡(世界第113位)。


三、文化認知與漢語語境關聯

在漢語中,“奧地利”常與以下文化符號關聯:


參考資料來源:

  1. 中國外交部官網:奧地利國家概況
  2. 聯合國人口統計數據庫
  3. 歐盟委員會官網:成員國信息
  4. 世界銀行公開經濟數據
  5.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名錄
  6. 奧地利國家旅遊局官方數據

網絡擴展解釋

奧地利(德語:Österreich,英語:Austria)是歐洲中部的一個内陸國家,中文譯名源自其英語名稱“Austria”的音譯。以下是關于國名及國家概況的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國名釋義

中文“奧地利”為音譯,無實際字面含義,但可拆解為:

其德語國名“Österreich”源自公元996年文獻中“Ostarrîchi”,意為“東部王國”,指代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東部邊疆地區。

二、國家概況

  1. 地理位置
    奧地利位于中歐内陸,國土面積約8.39萬平方公裡(與我國吉林省相近),東接匈牙利與斯洛伐克,南鄰意大利與斯洛文尼亞,西靠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北連德國與捷克。

  2. 行政區劃與首都
    全國劃分為9個聯邦州,下設129個市、區。首都維也納(德語:Wien)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被譽為“世界音樂之都”,多瑙河穿城而過。

  3. 自然與氣候
    阿爾卑斯山脈橫貫全境,東北部為多瑙河平原。氣候兼具海洋性與大陸性特征,1月均溫-2℃,7月均溫19℃。

  4. 政治與經濟

    • 實行議會制共和制,1955年确立永久中立國地位。
    • 高度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人均GDP超4.5萬美元(2016年數據),工業以機械制造、化工為主,旅遊業占重要地位。
  5. 曆史與文化
    12世紀形成公國,1867年與匈牙利合并為奧匈帝國。1918年成立共和國,經曆二戰被吞并後于1955年恢複獨立。音樂文化享譽全球,孕育了莫紮特、貝多芬等音樂家。

三、國際地位

奧地利是歐盟創始國之一,1995年加入歐盟并籤署《申根協定》,1999年啟用歐元。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來源如政府官網或百科全書。

别人正在浏覽...

晻澹谙委雹神背物本域韠冕簸掉波厮不等號丑劣雌心道盡途窮地方志抵命凍黎發吐酆城氣奮勢膚見謭識符婁耕芸宮屯寒局鹖雞冠鴻教揘畢話泉滑翔運動互讦胡苑籍除犗特即刻旌帷墐竈錦帙赳赳急竹繁絲亢麗利名匙柳色流腫漫牆廟祏墓志銘鬧鬨鬨貧賤交虔懇穹麗染青省轄市厮傭四仲歎黃犬銅篆秃驢土筍畏天愛民圩垸遐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