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仲的意思、四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仲的解釋

(1).農曆四季中每季的第二個月的合稱。即仲春(二月)、仲夏(五月)、仲秋(八月)、仲冬(十一月)。《史記·封禅書》:“五月嘗駒,及四仲之月祠。”《漢書·李尋傳》:“辰星主正四時,當效於四仲;四時失序,則辰星作異。”

(2).古代天文學名詞。指十二辰的卯、酉、子、午。《淮南子·天文訓》:“太陰在四仲,則歲星行三宿。” 高誘 注:“仲,中也。四中,謂太陰在卯、酉、子、午四面之中也。” 劉文典 集解:“ 陶方琦 雲:《占經》二十三引 許 注:‘太陰,謂太歲也;四仲,子、午、卯、酉也。’”參見“ 十二辰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四仲是中國古代天文曆法與歲時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具體指四季中每個季節的中間月份,即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個月份的合稱。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仲”指一季的第二個月,四仲即四季之仲月的總稱,對應農曆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這一概念源自古代對自然節律的觀測,如《禮記·月令》記載:“四仲之月,日夜分而寒暑平”,體現了古人以四仲劃分季節變化的規律。

從天文曆法角度,四仲與二十四節氣相關聯。例如仲春包含春分,仲夏含夏至,仲秋含秋分,仲冬含冬至,這四個節氣分别标志晝夜長短的轉折點。漢代《淮南子·天文訓》進一步将四仲與星象結合,稱“四仲者,所以齊星辰之行也”,表明其在天文觀測中的指導作用。

在禮制文化中,四仲月被賦予特殊意義。《周禮》記載周天子于四仲月舉行祭祀活動,如“仲春祭日,仲夏祭地,仲秋祭月,仲冬祭天”,成為後世禮儀制度的參照标準。唐代《通典·禮典》亦提到“四仲之祭,所以順陰陽之位”,反映出四仲在調和人與自然關系中的哲學内涵。

文學領域常以四仲作為時間意象,如《楚辭·九章》中“望四仲而勿迫”,借四仲表達對時光流轉的感悟。宋代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釋“四時行焉”時,亦引四仲為例說明季節更疊的規律性。

網絡擴展解釋

“四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一、農曆四季的第二個月份

指每個季節的中間月份,即:


二、古代天文學術語

指十二辰中的四個方位: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哀骀抱冰公事誖逆砭焫别族不值一顧蠶薄産羊撤酒遲樸酬神穿堂脆薄淡淡掉攬笃志恩同再生發甲風刺紛龎氛嚣撫玩艮峯拱揖指撝瓜飲閨行貴行谷類作物海戰橫徵暴斂紅雪花洞子花郎漸澤介夫诘問決明醵金坎穽轲親可燒而走叩辭練銳門壻描鸾刺鳳潑胡謙亨氣球三胡室居食鹿糕熟慣隧戶瑣賤素屏風踏撬透示武德舞仙人蓋霄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