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地名。在今 安徽 宿縣 南 蕲縣集 西的 小劉村 。 秦 末 陳勝 、 吳廣 起義于此。《史記·陳涉世家》:“ 二世 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 漁陽 ,九百人屯 大澤鄉 。”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淮水》:“ 蘄水 又東南逕 蘄縣 ,縣有 大澤鄉 , 陳涉 起兵於此,篝火為狐鳴處也。”
大澤鄉是中國曆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古地名,其解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大澤鄉位于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南部,具體位置在蕲縣集西的小劉村附近(現屬西寺坡鎮),距市區約20公裡。古時該區域為低窪沼澤地帶,戰國時期屬楚國,秦朝時隸屬蕲縣。
秦末農民起義發源地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此發動了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因暴雨延誤戍邊期限,二人以“魚腹丹書”“篝火狐鳴”為策,提出“王侯将相甯有種乎”的口號,築壇盟誓(即“涉故台”),開啟反秦序幕。
司馬遷在《史記》中因其地勢低窪、沼澤廣布而命名“大澤鄉”。起義軍築台取土進一步擴大了沼澤範圍,強化了地理特征。
現狀:如今大澤鄉主要指涉故台遺址,成為研究秦末曆史的重要實物資料。乘車可從宿州市向南至西寺坡鎮,再南行5公裡抵達。
大澤鄉是指一個地名,通常用于農村鄉鎮的命名,表示這個鄉鎮地區地勢廣闊,有大片的湖澤地帶。
拆分部首和筆畫:大澤鄉的拆分部首是“大”和“水”,其中“大”是指事物的規模廣大,“水”是指湖澤。根據拆分部首的不同,大澤鄉的筆畫數量也不一樣。
來源和繁體:大澤鄉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直接,大表示規模廣大,澤表示湖澤。在繁體字中,大澤鄉的寫法保持一緻。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在古代,大澤鄉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不過,由于現代漢字的簡化,大澤鄉的古時候寫法已經逐漸淘汰,不再常用。
例句:這個地區被稱為大澤鄉,因為有大片的湖澤地帶。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大湖澤、湖澤鄉、澤地鎮 近義詞:湖澤鄉、水鄉、水潭鎮 反義詞:小山崗、草地鄉、山城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