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名。 西漢 末 王莽 新朝 所置。《漢書·五莽傳中》:“五威将奉符命,齎印綬,王侯以下及吏官名更者,外及 匈奴 、 西域 ,徼外蠻夷,皆即授 新室 印綬,因收故 漢 印綬。”詳“ 五威将帥 ”。
“五威将”是西漢末年王莽建立新朝時設置的官職名稱,主要職能是代表新政權進行權力交接與宣示權威。以下為詳細解釋:
五威将設立于王莽篡漢後(公元9年),其核心任務是“奉符命、赍印绶”,即攜帶新朝印绶,前往全國各地及邊疆地區(如匈奴、西域等),向原漢朝的王侯、官吏、邊疆部族首領授予新朝官職印绶,同時收回舊漢朝的印绶。這一舉措旨在通過更換象征權力的印信,強化新政權的合法性。
主要綜合自漢典等權威辭書()。
《五威将》是指五位具有強大威勢和能力的将領。它代表着軍事力量和統治者的威嚴與權威。
《五威将》的拆分部首為:“五”字的部首為“二”,“威”字的部首為“女”,“将”字的部首為“寸”。根據《康熙字典》的查找,“五”字的筆畫數為4畫,“威”字的筆畫數為9畫,“将”字的筆畫數為10畫。
《五威将》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兵器的劃分和将領的評價。在中國古代著名的兵法著作《孫子兵法》中,将領被分為五種不同的類型,分别是“将”、“旅”、“卒”、“車”、“伐”。“将”指的是軍隊的領導者,代表着軍事統帥的能力和威望。
《五威将》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五威將」。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有所變化。根據古籍記載,古代的《五威将》可以寫為「伍威將」或者「五威將」。
1. 作為國家的五威将,他們帶領軍隊取得了衆多輝煌的戰績。
2. 因為他們是五威将,敵人對他們産生了極大的恐懼。
1. 五方将帥
2. 五鬼将軍
3. 五虎将軍
4. 五帝将軍
近義詞包括:五大強者、五位威猛将領、五名雄壯将軍、五個威風凜凜的将領。
反義詞包括:五無能将、五軟弱将、五懦弱将領、五無威勢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