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ave nothing usable to the invading enemy] 戰争時把群衆家裡的財物和田裡的農産品都收藏起來,把戰地附近的房屋、樹木等都毀掉,不讓入侵的敵人掠奪或利用。“室”也作“舍”
見“ 空舍清野 ”。
“空室清野”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描述戰争或對敵鬥争中采取的策略。以下是詳細解釋:
拼音:kōng shì qīng yě
字面含義:将房屋清空、田野掃淨,使敵人無法獲取資源。
引申義:在敵人入侵前,提前隱藏財物、農産品,并破壞戰地附近的房屋、樹木等,以斷絕敵方補給和利用機會。
“空室清野”強調通過主動破壞和隱藏資源削弱敵方戰鬥力,是中國古代軍事智慧的體現。其核心思想與現代戰争中的“焦土政策”有相似之處,但更注重保護己方民衆與物資。
《空室清野》是一個成語,意為一個房間空着,田野荒廢。通常用來形容人遷離、荒廢或者事物空虛無用的狀态。
拆分部首:穴、衣、罒
筆畫數:12
《空室清野》最早出現在《左傳》中的一篇記錄春秋時期曆史的文章中。文章講述了當時晉國輔佐龜玉趨利避害的故事。其中的“清野”指的是避難地,“空室”則代表新主人遷往他處,導緻原來的住戶無人居住,莊稼無人耕種,最終形成的狀态。
繁體字為:空室淸野
古時候的寫法為:空士淸野
1. 他離開了公司,留下了空室清野的辦公室。
2. 這個廢棄的村莊已經變成了一片空室清野的荒地。
空山、空屋、空城、空谷等
空着、廢棄、荒廢等
有人居住、繁華、熱鬧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