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夏天的炎熱。 晉 潘嶽 《在懷縣作》詩之二:“我來冰未冸,時暑忽隆熾。” 唐 白居易 《題盧秘書夏日新栽竹》詩:“豈止消時暑,應能保歲寒。”
“時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時暑指夏季的炎熱天氣,強調特定時節(夏季)的高溫特征。該詞多用于古代詩文,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古籍例證
結構分析
雖然“時暑”本身是古語,但夏季防暑降溫仍是重要話題。例如,高溫環境下需注意補充水分、避免暴曬等(相關内容可參考防中暑知識)。
《時暑》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炎熱的夏天。
《時暑》的拆分部首是日和火,共有9畫。
《時暑》的來源和演變過程較為複雜。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漢書·律曆志》中,原本是用于描述夏日炎熱的詞語。後來逐漸成為固定的詞彙,用于表達夏季的高溫。
《時暑》的繁體字是「時暑」。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時暑」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時」字的上面是一個「日」字頭,下面是一個「寸」字,表示夏季的短暫;「暑」字的上面是一個「日」字頭,下面是一個「者」字,表示夏天的酷熱。
1. 夏日時暑,陽光炙烤着大地,使人難以忍受。
2. 這個城市的時暑天氣一直持續了整整三個月。
時辰、時光、時刻、時機、暑期、暑假、暑熱
酷熱、炎熱、高溫
寒冷、涼爽、秋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