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仁恤的意思、仁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仁恤的解釋

仁愛體恤。 唐 韋應物 《送楊氏女》詩:“仁恤庶無尤,貧儉誠所尚。”《資治通鑒·唐則天後垂拱四年》:“ 仁傑 密奏:‘彼皆詿誤,臣欲顯奏,似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仁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仁愛體恤,強調對他人苦難的同情與關懷。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拆解

  1. “仁”:指仁愛、善良的品質,體現為對他人抱有同情心()。
  2. “恤”:本義為憂慮,引申為憐憫、救濟,如《資治通鑒》中“恐乖陛下仁恤之旨”即指體恤民情()。

二、整體含義

“仁恤”指以仁愛之心體恤他人困境,既包含情感上的同情,也涉及實際行動上的幫扶。例如唐代韋應物在《送楊氏女》中寫道“仁恤庶無尤”,強調以仁德撫慰他人()。

三、典故與用例

四、使用場景

適用于描述上位者的仁慈政策(如減免賦稅)、個人對弱勢群體的關懷,或文學作品中贊頌仁德品性。

“仁恤”融合了情感與行動,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仁政”“民本”思想的體現,常見于古籍與曆史叙述。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資治通鑒》相關篇章。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仁恤的意思

《仁恤》是指懷有仁愛慈悲之心,對他人的困苦、痛苦給予關懷和幫助。這是一個形容詞詞組,表達了對他人的同情和憐憫。

拆分部首和筆畫

《仁恤》的部首是人,筆畫數為4。

來源

《仁恤》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一書。在《論語·衛靈公》一章中,孔子曾說:“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其中的“周”,即指仁恤。這個詞在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繁體

《仁恤》的繁體字是「仁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仁恤」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不變。

例句

1. 他對貧困地區的人們總是充滿仁恤之情。

2. 她以她的仁恤之心和善良的态度赢得了許多人的尊敬。

組詞

仁義、仁愛、恤鄰、恤納

近義詞

仁愛、憐憫、同情、憐愛

反義詞

冷漠、殘忍、無情、無動于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