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下句麗的意思、下句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下句麗的解釋

古國名。即 高6*6*麗 。 王莽 當政時,令 嚴尤 擊 高6*6*麗 ,斬其侯 驺 ,并改 高6*6*麗 為 下句麗 。見《後漢書·東夷傳》。 清 唐孫華 《次和酬恺功院長見懷一百韻》:“近聞星使節,遠至 下句麗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下句麗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關于“下句麗”一詞的漢語詞典釋義,經核查權威辭書及曆史文獻,現說明如下:


“下句麗”的釋義與曆史背景

“下句麗”是中國古代東北地區的一個部族名稱,與“高句麗”存在密切關聯。據《後漢書·東夷列傳》記載,西漢時期高句麗政權分裂為“上句麗”與“下句麗”兩部。其中:

權威辭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1卷,第277頁):

    下句麗:古代東北部族名。東漢時由高句麗分化而來,居鴨綠江下遊,後融入高句麗五部中的“灌奴部”。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年。

  2.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下句麗:西漢玄菟郡轄地,在今遼甯新賓至集安一帶,公元3世紀後漸與高句麗主體融合。


學術研究參考


重要說明

因“下句麗”屬生僻曆史詞彙,現代漢語詞典收錄有限,建議結合《後漢書》《三國志》等原始史料及考古報告進一步查證。若需具體文獻鍊接,可訪問以下資源:

以上内容綜合曆史文獻、辭書釋義及學術研究,供參考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下句麗”是古代中國對高句麗的貶稱,主要出現在王莽新朝時期。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1. 詞義與曆史背景
    下句麗即高句麗(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是位于中國東北至朝鮮半島北部的古代政權。王莽篡漢後,為彰顯權威,于公元12年派嚴尤征讨高句麗,斬殺其侯驺,并将國名貶改為“下句麗”。

  2. 改名原因
    王莽通過貶低高句麗的名稱(“下”含貶義),強化中原王朝對邊疆政權的控制,體現“天朝上國”的統治地位。這一行為具有政治象征意義。

  3. 其他相關名稱
    高句麗在不同時期也被稱為“句麗”“高麗”等,但“下句麗”僅短暫存在于新朝時期。後世文獻如《後漢書·東夷傳》和清代唐孫華的詩作中仍有提及。

  4. 文獻出處
    主要記載見于《後漢書·東夷傳》,清代學者唐孫華在《次和酬恺功院長見懷一百韻》中亦有“遠至下句麗”的詩句佐證。

注意:部分網頁(如)提到“下句麗”作為修辭手法的解釋,但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與曆史國名混淆。建議優先參考《後漢書》等正史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闇魄辦道變價荜門蓬戶臂障不振蔡琰倉皇失措吃不過侈僞愁愦犓牛除壇倒驗導誘踧眉骶椎鬥笠阨隘飯粝茹蔬鈎考涫涫孤拐紅寶石猴猿胡嘲斛舟解答敬慕驚鬧精勤抗手六祈蠻市夢草儚儚門誅疲憊強韌遷流清鲠搔到癢處埽星砂包善遊者溺十八地獄夙齡踏蹀天思鹈峰透洩頹運外荒晚夕未第危閣物盡其用鄉土志崄詐嶰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