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拜免的意思、拜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拜免的解釋

官職的授與和罷免。《新唐書·百官志一》:“ 開元 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為學士,别置學士院,專掌内命。凡拜免将相、號令征伐,皆用白麻。” 宋 蘇舜欽 《内園使連州刺史知代州劉公墓志》:“每外廷拜免,必閒訪之,公悉心謀論,輒中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拜免"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語義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古代官職制度中的任命與罷黜行為。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拜"指以禮節授予官職或爵位,如《史記·淮陰侯列傳》所述"至拜大将,乃韓信也";"免"則表示解除職務,《漢書·文帝紀》有"遂免丞相勃,遣就國"之例。兩字組合後,"拜免"專指古代君主對官員的任命與罷免程式。

在中國古代政治語境中,"拜免"體現着皇權對官僚體系的控制機制。據《中國古代官制辭典》考釋,該詞常見于典章制度文獻,如《唐六典》中"凡拜免文武官,皆尚書省奏拟"的記載,表明其作為職官管理術語的規範性。現代漢語中,該詞主要用于曆史研究領域,指代古代人事任免制度。

從構詞法角度分析,"拜免"屬于反義複合詞,通過"任命"與"罷免"兩個對立動作的并置,完整呈現古代官僚體系的權力運作邏輯。這種構詞方式在古漢語中具有典型性,如"賞罰""升降"等同類詞彙,均通過正反語義組合形成制度性概念。

網絡擴展解釋

“拜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

  1. 官職的授與和罷免
    這是該詞最權威且常見的含義,多用于古代官制文獻中。根據《新唐書·百官志》記載,唐代翰林學士院負責重要政務,其中“拜免将相”等重大人事任免需用白麻紙書寫诏書。宋代蘇舜欽的墓志銘中也有類似用法,指代官員職務的授予與解除。

  2. 恭敬地推辭或拒絕(較少見)
    部分詞典提及“拜免”可拆解為“拜”(行禮)和“免”(推辭),表示以禮節委婉拒絕請求。但這一用法在曆史文獻中較少直接體現,可能為現代詞典的引申釋義。


使用場景差異:

建議優先參考《新唐書》等史書中的官職任免用法,如需深入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哀些鼈岩宸景重洋川鹽大姑子待年婦噉噆悼詞大相國寺都保範性扶攜灌瓜官評官帖寒風刺骨耗息號子圜魄婚宦箋毫堅守交牙潔靜兢灼進馬近目看徇連貫性羅搜邁爽萌達墨線攀鴻陪跸仆虜啟詞氣田奇彥阒爾戎女掃瞄掃拭山首身榦侍官詩郵殊絕熟視筍兒拳桃花心木調琴挺擢棁杖外宇萬全之計問齒蓊濛物極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