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人行橫道線的意思、人行橫道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人行橫道線的解釋

供行人穿越馬路的标志線。在馬路上标出“人行橫道線”是為了使交通有序并保障行人安全。

專業解析

人行橫道線,又稱斑馬線,是道路交通标線的一種特殊形式,指在車行道上用白色平行粗實線劃設的、供行人橫過道路時優先通行的帶狀區域。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術語定義與功能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人行橫道線"是由"人行"(行人通行)、"橫道"(橫向穿行的通道)及"線"(标線)組合而成的複合詞,特指專為行人安全穿越機動車道而設置的法定通行區域。其功能是通過醒目的交替白線(斑馬紋)警示車輛減速,賦予行人優先通行權。

  2. 技術規範與法律效力

    依據中國國家标準《GB 5768.3-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線》第5.9條,人行橫道線需滿足以下強制性要求:

    • 寬度:不小于3米,根據人流量可增至4.5米;
    • 線型:由間距60cm的平行白色實線組構成;
    • 設置位置:交叉路口或路段中無隔離設施的道路。 該标線具有法律效力,《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條規定機動車遇行人通過時必須停車讓行。
  3. 安全标識特征

    其"斑馬線"的俗稱源于視覺設計:白色條紋與瀝青路面形成明暗對比,在光線不足時增強辨識度。部分城市增設熒光材料或立體浮雕效果,提升夜間及雨霧天氣下的警示作用(參考《城市道路交通設施設計規範》CJJ 152-2010)。

  4. 社會行為規範意義

    作為行人路權的實體化符號,人行橫道線既是交通管理工具,也承載公共秩序教育功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指出,其設置密度與城市文明程度呈正相關,需配合信號燈及監控系統形成"人車互讓"的通行規則。

網絡擴展解釋

人行橫道線,又稱斑馬線(因形似斑馬條紋得名),是道路交通中引導行人安全過街的專用标線。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定義與結構
人行橫道線由多條白色平行粗實線組成,每條線寬度通常為45-60厘米,基本長度3-5米。其顔色和形狀設計具有高辨識度,旨在明确劃分行人通行區域。

2. 曆史起源
起源于古羅馬時期的“跳石”設計,用于分隔馬車道和行人區。現代斑馬線概念由英國人于20世紀50年代初提出并推廣。

3. 核心作用

4. 設置規範

5. 注意事項
行人需遵守交通信號燈指示,未設斑馬線時仍可依法過街,但機動車需主動避讓。

此外,該詞在漢語中偶作比喻,代指“明确的分界或規則”。

别人正在浏覽...

谙版巴力門變法兒踣跳産業塵垢秕糠當刑而王低佪頂職動工胴朦噩耗發噤飛碟楓香樹富室子贛劇幹橹锢陋過剛酣豔號子花會黃台瓜辭教數靜貞揫結酒臼客刺曠逸胯子牢圄鍊達料倉獵逐領意平旦乾象起奸青夜勸降勸譽仁裡人啬夫容厝溶洞三九相公上晝盛昌神廬石材施效爽惑司言蕵蕪通族頑戲物惑湘竹陷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