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貞的意思、靜貞的詳細解釋
靜貞的解釋
娴靜貞潔。 明 莫旦 《大明一統賦》:“配以皇後,端一靜貞。”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三章:“吾妹 瓊琚 靜貞好學。”
詞語分解
- 靜的解釋 靜 ì 停止的,與“動”相對:靜止。靜态。靜物。平靜。風平浪靜。 沒有聲音:安靜。寂靜。僻靜。冷靜。肅靜。靜悄悄。靜穆。靜谧。靜默。靜觀。靜聽。 安詳,閑雅:靜心。靜坐。 古同“淨”,清潔。 姓。 動
- 貞的解釋 貞 (貞) ē 堅定,有節操:忠貞不渝。堅貞不屈。貞節。貞士(忠貞之士)。 舊禮教中束縛女子的一種道德觀念,指婦女不改嫁等:貞女。貞烈。貞操(同“貞節”)。貞淑。 占,蔔,問卦:貞蔔。 古同“桢”,桢
網絡擴展解釋
“靜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靜貞意為娴靜貞潔,形容人性格文雅安甯且堅守節操的品質。該詞由“靜”與“貞”二字組合而成:
- 靜:指安靜、平和,引申為遇事冷靜、淡泊處世(如“風平浪靜”“靜心”);
- 貞:意為堅定、正直,特指堅守道德或信仰(如“堅貞”“貞潔”)。
二、出處與示例
-
古代文獻
- 明代莫旦《大明一統賦》提到:“配以皇後,端一靜貞”,形容皇後端莊娴靜;
- 康有為《大同書》中描述:“吾妹瓊琚靜貞好學”,強調人物文靜且品行高潔。
-
現代用法
該詞可用于名字或文學描寫,如“靜貞”作為人名時,寓意“遇事沉穩、堅守初心”。
三、相關拓展
- 近義詞:娴靜、貞淑、端莊;
- 反義詞:浮躁、輕佻、放縱。
四、總結
“靜貞”融合了“靜”的安甯與“貞”的堅定,多用于贊美女性品德,常見于古典文獻及姓名文化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可參考《大明一統賦》或《大同書》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靜貞的意思
靜貞(jìng zhēn)是一個表示“安靜和貞節”的詞語。靜指安靜、沉靜,貞指純潔、忠誠。
拆分部首和筆畫
靜貞的部首是青(qing)和貝(bei),總共有16個筆畫。
來源
靜貞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中的《周南·關雎》:“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淑女”一詞就是指的貞節持身的女性。
繁體
靜貞的繁體字是「靜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靜貞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但整體保持了“靜”和“貞”的含義。例如《廣韻》中将靜貞寫作“靜貞”。
例句
她一直保持着靜貞的态度,從不輕易妥協。
組詞
靜貞可以組成一些詞語,如:
- 貞節(zhēn jié):指對自己的道德準則堅守不渝。
- 靜心(jìng xīn):指沉靜心境、安定心情。
- 貞潔(zhēn jié):指保持純潔無瑕。
近義詞
靜貞的近義詞包括:
- 純潔(chún jié):指心靈和身體都沒有受到玷污。
- 貞操(zhēn cāo):指對待性的态度和行為要持守節操。
- 端莊(duān zhuāng):指舉止得體、穩重莊重。
反義詞
靜貞的反義詞包括:
- 淫蕩(yín dàng):指放縱、不守婦道。
- 輕浮(qīng fú):指言行輕佻、不莊重。
- 不貞(bù zhēn):指不忠誠、不守信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