胴朦的意思、胴朦的詳細解釋
胴朦的解釋
(1).猶蒙昧。《後漢書·張衡傳》:“渾元初基,靈軌未紀,吉兇紛錯,人用朣朦。” 李賢 注:“朣朦,言未晤也。”
(2).微明貌。 唐 陶翰 《宿天竺寺》詩:“湖色濃蕩漾,海光漸朣朦。” 唐 盧綸 《送申屠正字往湖南迎親》詩:“曉月朣朦映水關,水邊因到 歷陽山 。”
詞語分解
- 胴的解釋 胴 ò 大腸。 軀幹,整個身體除去頭部、四肢和内髒餘下的部分:胴體。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 朦的解釋 朦 é 〔朦胧〕a.月光不明;b.不清楚,模糊。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胴朦”一詞的釋義存在兩種不同來源的解釋,需結合語境區分:
一、形容身體魁梧()
- 基本含義:指人體的軀幹部分(胸腹),多用于描述體格健壯、身材高大。
- 詞源:源于古代醫學術語,“胴”指軀幹,“朦”指包裹,組合後強調軀幹的結實感。
- 用法:常見于日常生活或文學作品中,如形容“武士胴朦有力”。
二、描述蒙昧或天色微明()
- 蒙昧狀态
- 引《後漢書·張衡傳》:“人用朣朦”,李賢注“言未晤也”,即心智未開、混沌不明。
- 微明景象
- 唐詩中多用于描繪天色将明未明之景,如陶翰《宿天竺寺》的“海光漸朣朦”,盧綸詩中的“曉月朣朦”。
注意字形差異
部分文獻中“朣朦”與“胴朦”混用,但根據引文考證,表“蒙昧/微明”時原字應為“朣朦”(“朣”指月初出,與天色相關),而“胴朦”可能是誤寫或異體字。建議結合具體語境核實。
網絡擴展解釋二
《胴朦》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的意思是指用于包裹身體的衣物。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和“月”,其中“⺡”表示背部,而“月”則表示肉。胴朦總共有10畫。
《胴朦》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的過程。在古時候,人們使用動物的皮毛或堅韌材料制作出一種能夠包裹身體的衣物,這種衣物被稱為胴朦。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被人們所采用。
在繁體字中,“胴朦”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胴朦使用的是象形字形式。表現出一個人的背部形态,加上表示肉的部分,蘊含着包裹身體的意義。
下面是一個使用《胴朦》的例句:
他穿着一件胴朦,保護着他的背部免受寒冷的侵襲。
除了《胴朦》之外,還有一些可以與之相關的詞彙。例如:衣物、外套、披風。
胴朦的反義詞可以是赤裸,即裸露身體。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