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曠逸的意思、曠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曠逸的解釋

(1).謂心胸開闊,性情超脫。《宋史·隱逸傳上·李渎》:“﹝ 瀆 ﹞曠逸自居,恬智交養。” 清 沉秉钰 《<香畹樓憶語>跋》:“﹝ 王仲瞿 ﹞曠逸不羈,有宇宙蘧廬之意。” ********* 《青春》:“非*********徒,則于現世曠逸自遣,來世之苦,非所辭也。”

(2).指文學藝術風格的曠放、超逸。 明 胡應麟 《詩薮·古體中》:“古詩軌轍殊多……有以高閒、曠逸、清遠、玄妙為宗者,六朝則 陶 , 唐 則 王 、 孟 、 常 、 儲 、 韋 、 柳 。” 鄭振铎 《中國繪畫的優秀傳統》:“ 黃公望 的山水蒼涼, 吳鎮 的景色曠逸。”

(3).遠去。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五:“ 杜陵 《詠鷗》……末言海鷗之曠逸清影,翛然不為泥滓所染,非浦鷗所能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曠逸”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核心釋義

  1. 心胸開闊,性情超脫
    指人的精神境界豁達灑脫,不拘泥于世俗。例如《宋史·隱逸傳》中描述李渎“曠逸自居,恬智交養”,強調其超然物外的品性。

  2. 文學藝術風格的曠放、超逸
    用于形容作品風格灑脫自由、不拘一格。如明代胡應麟在《詩薮》中提到陶淵明、王維等人的詩風以“曠逸”為宗,鄭振铎也以“曠逸”評價吳鎮的繪畫特點。

  3. 遠去
    古義中可指空間或時間上的遠離,如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用“曠逸”描述海鷗飛離的姿态。


二、用法示例


三、補充說明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文獻引用,可參考《宋史》《詩薮》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曠逸

曠逸(kuàng yì),是一個漢字詞語,曠指廣闊、遼闊,逸指從容自在、不拘束。曠逸形容心境寬廣,情感自在,自由奔放。

拆分部首和筆畫

曠逸的拆分部首是日(rì),筆畫數為9。

來源

曠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墨客對于自然景觀的感悟和個人情感的表達。曠逸的概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經常被用來形容高人境界、豁達情懷。

繁體

曠逸的繁體字為曠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曠逸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有時會将逸寫成翌,即曠翌。不同的曆史時期和地區可能會有不同的寫法。

例句

1. 他對于藝術的追求讓人感受到一種曠逸的情懷。
2. 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散步,我感受到了曠逸的美妙。

組詞

廣曠、自逸、無憂無慮、玩世不恭

近義詞

豁達、灑脫、自如、自由

反義詞

拘束、狹隘、壓抑、束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